校园安全关系千家万户。现实中,跑步心脏骤停、突发气道异物阻塞、溺水和外伤等意外时刻威胁师生的生命健康。因此,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成为织密校园安全网的重要举措。
2021年,江苏省教育厅、省红十字会就在全省范围内启动“救在身边校园守护”行动,省内各地不少学校也一直在探索如何建立完善的校园应急救护培训体系。
大、中、小学该如何上好“救命”这一课?目前有哪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在9月9日第24个世界急救日来临之前,新江苏记者采访了多所学校和红十字会了解具体情况。
以硬件为基础,打造稳定的师资队伍
2022年1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201所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江苏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以及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共6所学校入选。
这些学校为何会成为试点?各学校的急救培训工作负责人普遍认为,较为完备基础设施和急救培训师资是重要条件。成为试点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这些仍是学校提升应急救护能力的着力点。
“南信大2006年就开始开展应急救护的持证培训了,每年100多人,近2年增加到1000人/年,校内急救培训师资增加到80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门诊部副主任医师王士荣告诉新江苏记者,成为试点后,南信大新建了应急救护培训基地,购置了足够的培训器材,食堂、大礼堂、行政楼、图书馆等人员密集场所均配置有着“急救神器”之城的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在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超300平方米的多媒体教室和多个训练室为应急救护培训提供了充足的空间,高级心肺复苏急救模拟人、高级婴儿气道梗阻(CPR)模型、脊柱板担架等教学设施一应俱全。该校现已将应急救护师资队伍壮大到12名,累计为40000多名在校学生开展培训。
作为医学专科院校,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在已有基础之上打造更为先进的应急救护3D情景化实训基地,通过整合虚拟场景、虚拟现实教学案例、硬软件教学设备设施,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急救培训的质量。
“对学校来说,一支相对稳定的培训师资很重要。”南京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部长程万里介绍,今年3月,南京市教育局联合市红会启动南京中小学“百千万”应急救护培训三年行动计划后,已有多所学校主动对接红十字会,不断壮大师资队伍。接下来的三年,南京将对全市中小学专任教师及宿管、安保人员普及应急救护培训,预计总数达6万余人。
与大专院校略不同,中小学校园的急救知识普及被视为生命教育的一部分。以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为例,占地500平方米的生命教育基地,内设安全消防、地震安全、防溺水等多个体验区域。这些“硬件”是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增强学生急救技能的重要载体。据了解,全省已建成66个生命健康安全体验教室,覆盖所有设区市,今年年底将再增加22个。
以管理为抓手,营造“人人会急救”的氛围
在以往的大中小学中,应急救护培训多以集中培训、自主学习的形式开展。为切实增强学生应急救护意识,一些学校先行先试开设急救课,并以考取救护员证为依据给予学分认定。
通州中等专业学校2010年就将取得初级救护员证纳入学生顶岗实习与毕业资格考核,2022年起正式开设急救培训课程。至今,学校已培养持证救护员约1.5万人左右。该校副校长、校红十字会会长王晓红表示,多年实践证明,这项硬要求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自救互救技能,更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在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3年创新开设《初级救护员培训》通识课,以24个学时系统化培训学生,通过理论测试及实践操作考核合格的学生将获得南工大1.5个学分及市红会颁发的救护员证。
今年4月,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时,明确鼓励高校开设应急救护相关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更加坚定了许多学校将急救培训纳入学分管理的信心。比如,前两年仅在个别学院试点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今年在新生中将应急救护课程全面铺开,取得救护员证的学生将获得1个学分。
在大学校园,学分认定颇具激励性质,而在初高中,急救培训多被纳入军训和体育课中。如南师附中每学期军训会为高一新生开展专项培训,并通过“军训汇报表演”的方式鼓励学生认真学习。
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将应急救护课程纳入体育课中,每学期四课时。得益于前期的有效施行,2022年学校开始践行“不会救护不毕业”的举措,对全体高三学生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及考核,全年共1030位高三毕业生取得CPR+AED证书。
上述做法能否直接复制?程万里坦言:“开设专门课程意味着需要师资和器材,各学校具体情况不同,做到应急救护培训全员覆盖存在一定难度。”他建议可在拥有一定师资后再行探索,比如可先培训所有教职工师,再逐步培训学生。
以多样化活动,助推急救技能的提升
应急救护培训旨在提升人们的自救互救能力,通过考核取得的救护员证是非医务人员实施急救的重要前提。据统计,江苏的“救在身边校园守护”行动自2021年启动以来,已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救护持证培训44.46万人,普及培训288.55万人。
取得救护员证仅是一个开始。两年前,新江苏记者随机街采时了解到,一些会用AED的持证救护员并不一定敢救人。而今天,也有取得合格证的受访者表示,面临突发事件时难以当机立断做出决策。南师附中校医诸姗姗分析,即时的考核学生几乎都能通过,但长时间不复习、练习,极易生疏和遗忘。
如何让急救技能不止于一纸证书?百练不如一战。通过组建校园社团、参加技能比赛、参与志愿服务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技能是许多学校正在进行的探索。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共有9个急救类社团,每年都会到中小学、机关单位、企业开展急救知识普及活动。该校体育学院副院长洪煜介绍,学校还组建有“爱之翼”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团队成员通过为茅山马拉松赛、常州市高铁新城马拉松赛、常州城市定向挑战赛提供过志愿服务,在“实战”中不断提升急救能力。
依托成立于2006年的校红十字会组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常年学生志愿者聚焦急救培训开展活动,并组建起一支校园应急救护队伍。王士荣告诉新江苏记者,除了不定期的活动,学生志愿者还会每周末到新街口、弘阳广场献血车值勤,随时响应突发状况。
在许多小学,则通过定期开展疏散演习、防护救护学习和急救知识培训来增强青少年自救互救能力。2022年11月,南京海英小学11岁的杜许月就用学到的海姆立克急救法成功救下一名3岁男童。对此,海英小学校长刘羽表示:“除了为她的善举感到高兴,更为学校的教育而高兴,因为海英小学的德育教育、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孩子们身上有了表现和回馈。”
实际上,急救技能的培养并不止于一节课、一学期、一场活动,这堂“生命课”贯穿包括青少年在内的所有人的一生。而红十字会颁发的救护员证有效期仅为三年,因此,在中小学取得救护员证的青少年并不意味着其步入大学后仍具备实施急救的资格。
反复培训是否会让学生变得疲劳?程万里建议,各学校应当变单一的培训为多样化的互动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锻炼急救技能。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公共基础部直属党支部副书记、急危重症护理课程负责人许婷也表示,应从生命教育的角度来增强青少年面临突发事件时的自救互救意识,生命教育不能仅依靠急救培训,而应融于每节思政课、每次活动细节的设计,以及每位老师的言传身教中。苑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