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州市妇联大力推进“常阿姐”妇女议事会工作,让妇联组织嵌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让妇联力量加入基层治理队伍,让妇女群众走上基层协商议事、民主自治的舞台,成为解决妇儿民生实事和化解基层矛盾的生力军。
推行“6+X”模式,壮大“议联盟”
“常阿姐”妇女议事会以基层妇联主席、妇联执委、女党员代表、女网格员、女居民代表、女性社会组织等6类群体为固定议事成员,按照“一事一议”原则,再召集各类相关的、专业的临时议事成员加入。

常州市武进区妇联打造“常阿姐”民生茶社,将政治素质好、百姓口碑佳、群众工作能力强的女性典型选为驻点“常阿姐”,入驻到全区220个村(社区)中

常州市三八红旗手、武进区礼嘉镇党委书记丁亚英入驻何墅村“常阿姐”民生茶社,倾听基层妇女群众心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怎么科学带娃?怎么关爱困境女性?怎么打造美丽庭院?怎么处好婆媳关系……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小事,正是影响家庭稳定、社会和谐的大事。加装电梯搞不定,电动车乱停放,小区环境脏乱差……这些也常常会出现在妇女议事会的“议题”上,因为女性通常是家庭的主心骨,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她们往往掌握着重要话语权。
落实“五步法”流程,开好“议事会”
会怎么开?事怎么议?妇女群众聚在一起,很容易把议事会变成家长里短的“聊天局”,必须要规范化、程序化。通过现场走访、入户调研、在线反馈等形式,广泛收集社情民意,结合实际形成“居民提事定议题、网格议事选对象、会议定事出方案、联动办事解难题、群众评事看绩效”五步议事流程。

规范议事流程
各地妇联在此基础上继续创新和细化,线上线下相结合、自荐他荐相结合、议事调解相结合、党组织协调和巾帼志愿服务相结合,依托网格化治理,坚持一事一议、要事随议、特事特议,真正做到妇女群众想法建议有人听、涉及妇女权益事宜有人管、生活困难有人帮,让妇女群众变“张嘴发牢骚”为“理性求共识”。
固化“四个自”机制,发动“议齐享”
在全市积极推动基层村(社区)普遍建立妇女议事会,一方面引领更多妇女群众走进“妇女议事”行列,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半边天、生力军;另一方面,推动建立“党建+妇建”议事联盟,拓宽妇女议事范围,提升妇女议事水平,创新妇女议事模式。

常州市妇联与市司法局签订共建协议,把“常阿姐”议事和“援法议事”有机结合,实现思路共谋、阵地共融、队伍共育、机制共建、宣传共推
今年以来,协力解决“暑期带娃难”“困境女童空间改造”等各类问题1321个,逐步形成“大事小情能自管、扶困济难能自助、邻里矛盾能自解、议事协商能自转”的议事服务理念和长效机制。

拓展妇女议事阵地
在基层实践中,妇女姐妹们还将议事地点从会议室延伸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公园广场,互晒“资源清单”、互提“需求清单”、互递“服务清单”,涌现出“巾帼法治菜园”“流动小板凳”等一大批生动而有实效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