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南京栖霞40余名重度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
2021-05-26 13:16: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近日,由栖霞区5名残疾人组建的直播团队“翼之队”的首场直播在该区第三十一次全国助残日活动现场进行。直播中,线上、线下推介中药香囊、手工精油皂、凝胶绿植盆栽等产品,销售金额3000余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栖霞区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依托平台经济,运用“互联网+”发展就业新形态,为残疾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难题,让残疾群众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也是栖霞区残联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举措之一。

残疾人主播“上线”,直播带货“有路子”

“这是我们团队的首播,没想到这么多人关注我们,面对镜头我还有点紧张,相信下次我会做得更好!”“翼之队”主播李宝权激动地说。李保权是一名肢体二级残疾人,今年通过南京行知微笑学院为期三周的直播培训,正式成为一名主播。

“翼之队”5名队员分工明确,主播、复播、脚本、直播运营和场控。“我们为这场直播已经准备半年多了。”直播时,李宝权手边有一本笔记,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样产品的外形、特征等,“看到镜头紧张呀!有时候话到嘴边就忘了,得记下来,这样忘词时候可以‘瞄’一眼。”李宝权告诉记者。

据了解,栖霞区残联与南京行知微笑学院合作,建立栖霞区残疾人直播创业就业培训指导中心,构建新兴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体系,帮助残疾人掌握短视频拍摄、直播引流、演讲表演等技能,通过组建小团队来直播带货。

该区残疾人直播创业就业培训班已举办4期,累计50余人参加。未来,栖霞区还将举办残疾人直播沙龙、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5G新时代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打造残疾人稳就业、促增收的新引擎。

“托养+电商”,“残疾人之家”辅助就业

在栖霞区龙潭街道“残疾人之家”,12名残疾学员作为商品推广员和站点服务员在这里工作。重度肢体残疾人张小华(化名)告诉记者,每天上午,他将电商平台里的商品链接与产品信息发布在社区微信群里,回复客户提出的问题。顾客下单后,商家将货品配送到“残疾人之家”,他再将商品进行分发、装袋,告知顾客前来提货。“这项工作很简单,每月有近千元收入,附近居民买东西都会找我,我就是坐着轮椅的配货员。”

“收入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锻炼托养对象的社交能力、工作能力,也是助力‘残疾人之家’建设运营向项目化、市场化转型。”栖霞区残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悉,栖霞区发挥涉农街道资源优势,在“残疾人之家”搭建电商孵化平台,依托多多买菜、一乙农场、宜生鲜等电商资源,开展“托养+电商就创业”项目,探索电商助残新模式。

居家灵活就业,残疾人圆了就业梦

肢体一级残疾人聂洋平是“苏宁超市”的“云客服”。她十根手指中仅有一根能灵活使用,视神经也有损伤,几乎得贴在电脑屏幕上才能看见字。“即使残疾,但我也想像正常人一样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聂洋平说。

为了提高回复速度,聂洋平在后台系统新增上百个快捷语,分为开头语、结束语、尽快发货、区域缺货等类别,并尽可能用人性化的语言组织出新快捷语,不让顾客感到冰冷与生硬。

成为“云客服”三年来,聂洋平可以自由选择“宅家”的工作时间,一天工作8小时,平均一个月收入2000多元。

日前,栖霞区还引入“有爱众包——数学拉框标注”项目,主要为研究、开发学生“搜题”软件提供数据支撑。十余名有就业意愿、无就业能力的残疾人通过培训,可在家独立承担数据标注工作。栖霞区从新业态、新模式中挖掘残疾人就业潜力,探索走出一条基于网络的居家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路径。截至目前,该区40余名重度残疾人实现居家灵活就业。记者肖凡通讯员董静

标签:
责编:张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