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如何更好满足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十四五”期间,残疾人事业怎么发展?近日,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南京市“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简称《规划》),这是“十四五”期间南京市残疾人工作的行动指南和纲领性文件。《规划》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南京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要举措,对推动残疾人事业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率和更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21年11月10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新闻发布会,南京市残联对《规划》进行详细解读。
回眸“十三五”
残疾人脱贫致富奔小康取得全面胜利
“十三五”期间,南京市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目标,提升残疾人满意度和幸福感、获得感,推动建设了更加完善的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和更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顺利完成了“十三五”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各项任务目标。
残疾人民生保障达到了新水平。“十三五”期间,出台44项涉及残疾人工作的政策文件,投入约35.45亿元支持残疾人事业;帮助全市14031名建档立卡残疾人成功脱贫,全市55898人次残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达100%;残疾人基本社会保险实现全覆盖;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比例达99%。残疾人免费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
残疾人就业增收取得了新成效。全市新增残疾人实名制就业5118人;党政机关先后招录6名残疾人公务员;发放各类残疾人创业就业补贴、奖励累计2140余万元;新增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7家,实施残疾人职业能力提升计划培训7254人次。
残疾人服务供给水平得到了新提升。出台全国首个残疾人托养服务国家标准;推进“残疾人之家”建设,全市建成各类“残疾人之家”265个;为29860名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精准康复服务;0-14岁各类别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救助实现全覆盖;残疾人运动员累计获金牌113块、银牌49块,市残联和市盲校被中国残联和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15-2018年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单位。
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有了新风貌,市、区残联改革有力推进。全市有43名残疾人、残疾人亲友和残疾人工作者当选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市有692辆无障碍公交车分布在92条公交线上。积极调动公益慈善力量,为残疾人捐赠轮椅6928台、基本家电24060台、募集捐赠资金和物资共计价值2776.73万元。
过去5年取得的成绩,为“十四五”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残疾人依然是人数较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关心帮助的困难群体,在南京市残疾人事业发展面临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十四五”时期
残疾人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1 指标 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年均增速
2025年 与经济增长同步
属性 预期性
2 指标 城乡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人数
2025年 10000人
属性 预期性
3 指标 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比例
2025年 100%
属性 约束性
4 指标 残疾人托养服务人数
2025年 6000人
属性 预期性
5 指标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
2025年 100%
属性 约束性
6 指标 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2025年 100%
属性 预期性
7 指标 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
2025年 ≥99%
属性 约束性
8 指标 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
2025年 100%
属性 约束性
9 指标 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
2025年 100%
属性 约束性
10 指标 有需求的低收入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覆盖率
2025年 80%
属性 约束性
展望“十四五”
从“五个聚焦”发力,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
《规划》对未来5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科学制定具体可行的目标任务和行动计划,为全市残疾人描绘促进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美好蓝图。
聚焦保障 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
健全残疾人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加快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健全、政策衔接、兜底有力的残疾人综合救助格局。强化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的互补衔接,减轻困难残疾人医疗费用负担。
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政策。建立残疾人福利补贴动态调整和动态监督管理机制,实现补贴资格认定申请事项“跨省通办”,确保残疾人各项补贴精准发放。进一步落实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信息消费优惠、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免费进入政府投资主办的公园和公共文化体育场所等福利政策。
建立多元化残疾人社会保险制度。推进用人单位依法参加工伤保险,按规定支付工伤保险待遇。鼓励残疾人和残疾人服务机构、盲人按摩机构等参加商业保险。支持各类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适合残疾人的意外伤害以及补充养老、医疗等商业保险产品、财产信托等服务。
着力构建覆盖残疾人全服务领域、全业务范畴的风险防控体系。增强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对残疾人的救护。
聚焦赋能 提升残疾人就业质量
出台关于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和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等政策文件。落实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制度。对残疾人就业先进个人和用人单位予以奖励。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使用管理,落实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税费优惠、政府采购优先等政策。
灵活开展多种形式的残疾人创业就业,通过就业援助、线上线下招聘会等形式为残疾人就业提供精准服务。继续加大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录、国有企业招聘中预留残疾人就业岗位力度。持续做好残疾人岗位开发,大力扶持残疾人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居家就业、电商和网络就业。
积极落实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健全覆盖城乡各类残疾人的培训体系,帮助有就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残疾人得到相应的职业素质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深入开展残疾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传统工艺技能培训。
聚焦精准 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完善以寄宿制托养服务为依托、街(镇)机构日间照料为主体、居家托养服务为基础的托养服务体系,鼓励支持养老机构承接残疾人托养服务,加强对民间投资兴办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
健全康复与预防联动机制,抓好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整南京市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救助标准和救助范围,扩大至15-17周岁低保、低保边缘户、一户多残、依老养残家庭。
深入开展融合教育。健全完善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及远程教育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各级招生考试机构要为残疾学生参加招生考试提供合理便利。落实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优先享受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和助学贷款政策。
全面提升图书馆、博物馆、公园、旅游景区等公共文化机构和基层文化站点的无障碍和便利化服务水平。将残疾人作为重点人群纳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开展有益残疾人身心健康的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完善残疾人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加强残疾人法律服务和权益保护,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加大信息无障碍建设力度。
聚焦平等 优化残疾人事业环境
营造扶残助残新风尚。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残疾人事业社会宣传,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和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残疾人观,教育引导广大残疾人积极投身“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完善社会助残动员机制,采取党建引领助残、结对共建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广泛开展助残项目。
大力发展助残公益项目。汇集慈善资源,创新助残模式,加强线上、线下多种公益助残途径,形成多元化助残力量,带动更多人关注和支持助残事业,为扶残助残事业的发展凝聚强大的公益力量。健全慈善监管体系,确保慈善公益行为规范有序,慈善公益活动公开透明,努力形成全社会支持助残慈善公益、参与助残慈善公益的浓厚氛围。
聚焦合力 完善科学治理体系
各级残联持续深化改革,增强工作活力,履行好“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加强社区(村)残协的规范化建设,实现对残疾人“一个不能少”的组织覆盖;加强社区(村)专职委员管理,建立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加强专门协会建设,推进各协会探索建立党的组织工作新模式,配合残联组织和有关部门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
充分发挥南京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智库作用,围绕残疾人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理论研讨和政策咨询工作,加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和科学预研,确保南京市残疾人工作的创新性和科学性始终保持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强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为残疾人优质服务提供支撑,推广运用“互联网+助残服务”新模式。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