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好消息传来,随着生态保护和打击盗猎力度的加强,我国藏羚羊数量已增加至约30万只,其保护级别也从濒危物种降级为近危物种。
索南达杰保护站是可可西里保护藏羚羊反偷猎工作的最前沿基地,集科研、救护、保护、宣传为一体。今年夏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组成的“爱在可可西里”实践团队第五年来到这里,在提供志愿服务的同时通过义卖筹集到13000多元,全部捐献给保护站。
南航“爱在可可西里”实践团队从2017年起,每年暑期都会前往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志愿活动。
在索南达杰保护站有一个展厅,里面陈列了可可西里的动植物标本、动物保护历史展品等。由于保护站常驻工作人员只有三四人,且日常工作较多,实践团队的学生担负起面向游客的讲解工作。
虽然团队成员每年都有变化,但他们沿袭往年的传统,准备了多种文创产品进行义卖,其中印有藏羚羊图案的帆布包、T恤,以及融合了可可西里景观与花卉特色的丝巾成为其中的亮点。今年,南航学生还大胆创新,在明信片设计过程中引入AR技术,游客只需要用小程序扫描明信片,就能看到立体的索南达杰保护站Logo以及可可西里地貌图。在团队中负责文创的林韬说,“这些产品的设计初衷就是要将可可西里元素以及环保理念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讲解过程中,团队成员与一位时隔20多年重返可可西里的志愿者相遇,如今他已年逾古稀,在他的眼里,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都欢唱着生命与自由的赞歌。一位来自广东的游客购买了整套文创产品,还向保护站的捐赠箱里投入200元。
南航学生实践团队今年义卖共筹集到13000多元,全部捐献给了保护站。“这份捐赠不仅代表着我们,也传达着所有购买者对可可西里的关心与呵护。”一名学生说。
清理青藏公路沿线垃圾是保护站的日常工作之一。在保护站队员的带领下,实践团队的学生来到保护站一侧公路旁的空地捡拾垃圾。因为这里的海拔在4500米左右,即使是简单的捡拾动作,有的学生仍感觉很吃力。
经过五年的实践活动,南航“爱在可可西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支持,并参加了央视科教频道《科学动物园》栏目和青海省电视台《我们的影像志——青海故事会》栏目的录制。通讯员 兰天怡 刘敏 记者 万承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