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徐州部署做好今年社会救助工作
2022-05-22 10:39:00  来源:徐州日报  
1
听新闻

“从提交申请材料,到救助金发放到手,仅用了5天时间,真是太感谢了!”贾汪区大泉街道崮西村村民赵某接到民政部门送来的3000元救助金,他激动得热泪盈眶。

这是徐州市探索创新“信用+社会救助”工程,聚力打造“七日办结、应救尽救”信用救助特色品牌的一个生动缩影。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救助工作?在日前召开的全市社会救助工作视频会议中,重点对2022年任务进行了部署,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建制度、兜底线、促改革、强能力、防风险”的工作思路,着力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

完善机制措施 推动社会救助更有力

社会救助是一项保民生、托底线、促公平的“暖心”事业。

去年,全市社会救助工作按照巩固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任务要求,着力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保障体系,由市民政局牵头起草了《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若干措施》,着力织密民生兜底保障网。

2021年,徐州市城乡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650元调整到670元,城市特困供养标准由每人每月1510元调整到1579元,连续九年提高;全市城乡低保补差金额分别为每人每月447.17元和442.69元,补差率分别提升至66.74%和66.07%;低收入家庭中符合条件残疾人和医保部门认定重特大疾病人员,1438人纳入重病单人保、1572人纳入重残单人保,救助保障范围适度扩大……

今年,徐州市将针对当前社会救助领域存在的突出短板弱项,进一步规范救助帮扶,完善主动预警机制和常态化帮扶措施。

通过加强预警监测平台建设,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和数据壁垒,对困难对象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存在的致贫风险进行排查监测及时预警、核实并开展救助,并健全线下走访排查机制,及时准确了解困难群众的家庭基本生活、收支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等。

同时,通过进一步规范、优化社会救助工作流程,制定低保、特困和临时救助业务办理流程图,以社会救助APP为依托,积极推行社会救助全流程线上办理,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坚持创新驱动 推动社会救助高效率

“我虽然身处困境,却感受到了满满的爱与温暖。”得益于社会救助“三大互助”工程,铜山区汉王镇北望村村民李永刚去年获得7次医疗补助,合计24180元,切实减轻了生活负担。

据了解,以村民医疗救助为重点的群众互助金、以“救急难”为主要内容的村居互助会、以“掌上办”为主要手段的群众互助APP,是徐州市创新基层群众帮扶模式开展的社会救助“三大互助”工程。

去年在铜山区一经试点,对全区352人进行救助,发放互助资金110.2万元,平均减轻个人医疗负担21.67%,享受报销的家庭比例达到13.86%;临时救助453人,单笔最高4000元,救助金支出117.3万元,切实解决了一系列基层救助的薄弱问题。

今年,在总结试点的基础上,徐州市将推动各地全面建立镇(街)、村(社区)两级群众互助会,全面推开“三大互助”工程,有效构建基层互助的“绿色通道”。

近年来,徐州市不断创新救助模式和措施,力争打通制约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堵点,提高社会救助能力。

创新推行的“信用+社会救助”,把个人诚信承诺作为判断社会救助准入的依据,简化申办流程,被列入2021年全省社会救助十大创新项目,今年将全面推行,进一步提高困难救助的时效性。

申请救助“一件事”改革,实现了临时救助“一件事”一站式联办、一体化服务,今年,徐州市将在临时救助的基础上,拓展实施低保、特困供养“一件事”,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多一站式办理服务。

此外,徐州市还将进一步完善“一窗协办”工作机制,实现所有社会救助“一个口子贯通”,为困难群众提供“不多跑、无遗漏”的窗口救助服务;稳步推进立体综合救助模式试点,将“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模式和“慈善+救助”模式结合起来,实施立体式综合救助。

突破重点难点 推动社会救助更精准

聚焦精准救助,去年徐州市按照“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的工作原则,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完善动态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社会救助精准度。

“我们通过数据变化绘制了困难群众‘个人画像’,切实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负责人说。

针对特殊困难群体,今年徐州市将抓实救助帮扶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对没有纳入视线的特殊困难对象进行动态排查、入库和排除隐患;对入库的特殊困难群体,利用系统生成“一报告两清单”,关注重点对象,全程有效帮扶;对政策保障范围之外的群体,采取完善政策或“一事一议”方式予以兜底保障并常态帮扶。

针对低收入人口,徐州市将按照《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实施办法》,重点监测低收入人口相关社会救助政策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存在其他方面的生活困难,并将制定下发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救助帮扶政策,由各地民政部门牵头,推动各有关部门落实,全面开展救助帮扶工作。

“让困难群众过上好日子是社会救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吴彬表示,将坚持认真践行为民爱民理念,多措并举持续提升兜底水平、丰富基础内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记者 吴悠

标签:
责编:张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