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苏州成波救援队奔赴河南洪灾一线抢险救援
2021-08-06 10:33:00  来源:扬子晚报  
1
听新闻

带着四人团队驱车奔赴河南洪灾一线,连续五天五夜参与抢险救援,7月30日,记者见到了黝黑健壮的朱成波,因多日浸泡在浑浊的洪水中,他的背部还留着不少皮肤溃烂的印迹。回忆起这次救援经历,朱成波说,在河南新乡,他们参与了凤泉区化纤厂1.2万人大转移,当时担任现场总指挥的他感到了惊心动魄:“再晚两分钟,我们就出不来了。”

驱车9小时赶了896公里抵达救援现场

7月22日晚,朱成波和队友开车从苏州西环路上高架,第二天凌晨3:00行驶到郑州三环,总共驱车9个小时赶路896公里,“两个驾驶员轮流驾驶,一路上都没停过”。今年45岁的朱成波在苏州开了一家公司,从2008年开始学习救援技能,“上天、下海、潜水,需要的证我都有的。”他参加过很多次救援行动,包括2016年的阜宁龙卷风等等。现在,朱成波成立了苏州市姑苏区成波救援队,队里有专业队员86名,还有将近800名志愿者。

赴河南救援的五天时间,两天在郑州、两天在新乡、一天在鹤壁,“河南这次是全省基本上都受灾,就是洛阳好点,千年一遇,中原地区原本是大旱的,今年不知道怎么了,一个小时下了150个西湖,”朱成波感慨道,“当天早上6:30,我们进去的时候,车子堵在107国道,我的是越野车,水已经淹到了前保险杠,幸好是柴油车,如果汽油车基本上就熄火了。”

带着两条冲锋舟,他们在新乡参与救援大转移

在河南新乡,朱成波参与了凤泉区化纤厂1.2万人救援大转移行动,当时担任现场总指挥的他感到了惊心动魄:“再晚两分钟,我们就出不来了。”他回忆说,苏州武警支队、无锡武警支队、消防支队,淮安支队等都来了,再加上全国各地救援队的配合,大概有600多名救援人员,大小冲锋舟200条。朱成波介绍说,他们带了两条冲锋舟,一条冲锋舟的基本配备是一名操作手、一名指挥、一个负责转运的共三个人,冲锋舟核载12个人,也就是说,一次基本可以运输9名群众,如果加小孩就11人。

到达现场时,他们发现,水位比较低,需要人在水里推着冲锋舟前行。没过多久,水位以每分钟五公分的速度在上涨。随着救援行动的推进,救援船只明显不够用了,很多当地群众认为自己路线很熟悉,转移距离大概有2公里多的路程,于是带个救生圈往外游,“实际上当时水深平均2.2米,最深处达5米,水下面的东西看不见,可能有暗流等,还是很危险的,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是游不出来的,”朱成波表示。

救援人员轮流打盹,接送群众的“水上滴滴”不能停

转移规模太大,大家基本是连轴转,后来当地政府安排了体校的一个场所给救援人员休息,“天当被、地当床,人休息,冲锋舟是不能停的,大家只能轮流打个盹。”由于白天气温高,身上晒得脱皮,脚在水里泡烂了,朱成波看到,很多救援人员实在太辛苦了,如果平时没经过高强度训练,会撑不住。冲锋舟不停往返接送群众,开到后来,船的发动机发烫,很多船开坏了。老百姓把我们的冲锋舟称作“水上滴滴”。朱成波说。

在撤离到化纤厂最后一栋11层的单元楼时,10楼住户坚决不肯开门。朱成波了解到,那是一位83岁的老太太,耳背,听不清外面的情况。最后,只能请老太太的儿子过来劝说老人,此时,新乡市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办公室通过对讲机喊话朱成波:“最后五分钟撤离,所有人全部离开现场。”所幸,在最后的关键时刻,老太太开了门。救援人员迅速将老人背出现场,坐上冲锋舟驶离。两分钟后,开始泄洪。

朱成波的团队出发时,每个人带好自己48小时单兵装备,牛肉干、巧克力、压缩饼干等能量补给。“当地老百姓特别热情,25日晚上准备从新乡转场到鹤壁时,老百姓自发来送我们,有个老伯摆摊做生意的,为了感谢我们,他做了当地的蔬菜豆腐干汤送给我们每人一碗,”这件事让朱成波和队友们好一阵感动。

7月28日,朱成波收到了“新乡市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办公室”发来的感谢信,感谢他和他的团队为新乡抗洪抢险救灾伸出援手,与新乡人民风雨同舟、共克时艰! 记者 周晓青

标签:
责编:张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