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决战脱贫,和全省479万残疾人一道共建共享小康社会
2020-05-17 11:18: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写在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之际

省残联理事长万力到盐城市大丰区万盈镇嘉逸制衣厂调研残疾职工复工情况

泗阳县扶贫基地推广使用菜地轮椅采摘蔬菜

无锡市民近距离接触导盲犬公益活动

苏州市开办听障学生“五年一贯制”园艺技术专业

宿迁市助残志愿者参加自闭症日广场宣传活动

光伏扶贫项目验收

响水县爱华残疾人之家已经复工复业

苏州“幸福亮居”工程为残疾人王菊家改造后的厨房焕然一新

数读江苏残疾人事业新发展

几代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三十载风雨兼程春华秋实。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通过三十周年。

三十年前,我国第一个全国助残日诞生。三十年后,伴随共和国残疾人事业的稳步发展,江苏残疾人事业的成长脚步同样铿锵有力,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全省残疾人工作者用情、用心、用力浇灌事业根基,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扎实苦干、开拓创新,江苏残疾人的权益因此得到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保障。

今天是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助残脱贫,决胜小康”成为鲜明主题,也是全体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共同的期盼和追求。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事业高度重视,对广大残疾人十分关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对残疾人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要“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江苏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残疾人工作的决策部署,始终把残疾人这一特殊困难群体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为他们与全省人民一道迈进全面小康社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工作措施。

立下愚公移山志,不破楼兰终不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今天,决战已进入倒计时,全省残联系统有责任有义务助力479万残疾人和全省人民一道共同迈入小康社会,为他们的新生活注入新动力,为新时代扶残助残事业续写新篇章!

做足“绣花”功夫,

全面完成扫尾提升任务

去年,全省残疾人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全面小康建设有了新突破。各地、各有关部门全面落实《省残联省扶贫办关于打赢打好残疾人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办法》,大力实施“精准脱贫”专项行动,严格落实“一户一档一策”帮扶机制,截至2019年底,全省30.7万建档立卡低收入残疾人基本实现脱贫。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重大考验之年。尽管去年底建档立卡的低收入残疾人基本实现脱贫,但残疾人作为特殊困难群体,返贫致贫风险高,脱贫基础不够牢固,残疾人脱贫奔小康还有大量繁重任务需要完成。全省残联系统将紧盯“一个不少、一户不落”目标,持续保持攻坚态势,全面完成残疾人脱贫扫尾提升任务。

补小康“短板”要下“绣花”功夫。今年,各级残联系统将扎实推进“三进三查”脱贫攻坚回头看活动,在低收入残疾人“两不愁”总体解决后,对照稳定实现“三保障”主要指标,进一步梳理排查现有保障政策的落实状况,实时开展调查评估,切实让保障政策落地落实,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精准脱贫离不开“靶向治疗”。各级残联将探索建立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建立低收入残疾人户精准识别和动态监测机制,实时掌握新增和可能返贫人口,按照“一人一档一策”要求,逐个落实脱贫措施,综合运用就业、产业、资产收益扶贫及社会兜底保障等措施,拓宽残疾人增收渠道,同时在医疗、交通、信息、水电气暖等刚性基本生活支出上继续给予减免补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绝大部分残疾人脱贫后,还面临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需要“智志双扶”,持续激发内生动力。残联系统将推动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多元化、优质化;大力促进残疾人全面融入社会和有效参与社会发展,共建共享小康社会。

压紧压实责任,

众志成城确保“零感染”

自疫情发生以来,省残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精心编制“五张网”,团结带领全省479万残疾人听党话跟党走。全省残疾人和残疾人服务机构实现“零感染”,未发生残疾人因亲属隔离生活受影响的情况,为夺取“双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省残联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织密“工作责任网”,及时制定下发多个全系统群防群治通知,要求各地残联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坚守岗位,靠前指挥,主动及时掌握疫情,确保责任明确、反应及时、保障有力。

各级残联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残疾人服务微信工作群等平台,织密“宣传连心网”,向广大残疾人群众和残疾人工作者深入宣传疫情防护知识。针对听力、视力残疾人,推出手语版疫情防护视频,转发防疫有声书,让疫情防控有力度有温度。

“惠残政策网”牢牢兜住了残疾人基本生活。无锡、苏州、连云港等市残联在疫情一级响应期间,向困难残疾人发放临时生活补贴,苏州125元/人/月,连云港100元/人/月。泰州、盐城市残联先后推出十项惠残措施。

各级残联通过织密“困难帮扶网”,实现对贫困重度残疾人、特别是家人可能因疫情被隔离的特殊困难残疾人的帮扶。各地定期上门送生活物资和防疫物资,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省残联、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还支援对口黄石残联40万元资金,并动员中国狮子联会江苏代表处募集27万元资金、物资。

为稳岗就业,织密“就业保障网”,省残联开展“2020春风行动暨残疾人就业援助月”活动,主动为企业送防疫物资,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减免涉残机构房租租金,对疫情期间达比例或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企业视情况给予稳岗补贴。全面排查“残疾人之家”,为复工做各项努力。开展“互联网+残疾人就业”,实现招工线上不打烊、就业服务不掉线。

对标高水平全面小康,

高起点谋划未来

今年省政府残工委还有一项重点工作,就是科学谋划残疾人事业“十四五”规划,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残疾人工作取得“双胜利”,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部分残疾人服务机构运营困难,残疾人的生活和康复、就业、托养等基本服务保障受到较大影响。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背景下,省政府召集残联、民政、人社等部门单位积极应对疫情冲击,做好残疾人就业和残疾人机构纾困解难工作,加快推进残疾人服务机构复工复产复学,满足残疾人生产生活和服务需求。

《江苏省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实施办法》今年即将颁布施行,为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供政策支撑。各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将在提标扩面基础上,拓展服务,提高质量。省残疾人康复中心正在加紧建设中。特殊教育第二期提升计划实施后,要确保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8%。

省残联将组织开展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为科学制定残疾人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供依据。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全面分析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历史方位和当前形势,明确“十四五”时期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实现路径和重大举措,争取纳入省政府重点专项规划。

久困于贫,冀以小康。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不改、前赴后继的百年脱贫理想即将圆梦;党带领人民走出绝对贫困的伟大决战即将迎来胜利。全省残疾人和广大残疾人工作者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仍在接续奋斗,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奋力夺取“双胜利”、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暖心工程

光伏扶贫: 多一份收入,多一份希望

“自从屋顶上装了光伏发电站 ,我天天盼有好太阳,就能多发电,多一点收入。”去年4月8日,58岁的泗阳县卢集镇郝桥村村民张国宝家安装了小型光伏发电站,当年5月并网发电,目前已发电4812.4千瓦时,除去家庭基本用电外,还为家庭创收2748元。

残疾人脱贫攻坚战中,创新探索、综合施策“战术”在张国宝家体现得十分充分。肢体二级残疾的张国宝每月享受单人低保金671元,低保内残疾人生活补贴213.5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80元;家庭每年领取耕地保护费、生活水电补贴共609.6元。目前张国宝在郝桥村温馨园“残疾人之家”从事辅助性劳动,月收入600元。妻子臧翠花打零工,月收入900元。家庭流转土地3.2亩,每年租金2560元。张国宝家的收入稳定持续,生活越来越有起色。

一个个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振奋人心,一组组明亮鲜活的数字呈现眼前,一张张受益残疾人笑脸阳光灿烂。一年多来,省农垦集团、省慈善总会、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三方共同出资9000万元,为6个省扶贫开发重点片区中建档立卡低收入残疾人家庭建立分布式光伏电站4812座。另外,各地残联还筹措资金,为1000多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安装光伏电站。全省上下联动共建成近6000座,每户年增收3000元左右。

省农垦集团作为一家省属大型国有企业,积极发挥国企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主动向省政府提出捐助7800万元用于光伏助残扶贫项目。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魏红军表示:“光伏助残扶贫是江苏农垦创建67年来最大的一笔单体慈善捐助,也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

此次省残联开发出光伏助残扶贫项目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实现由短期输血式扶贫向长期造血式扶贫的转变,为农村贫困重度残疾人实现小康提供了有力支撑,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残疾人之家:

筑牢“家”的基石,营造“家”的温情

省政府连续三年将“残疾人之家”建设纳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截至目前,全省建成“残疾人之家”2174家,并向有条件有需求的村(社区)延伸。“残疾人之家”通过日间照料服务解放残疾人家庭,也通过辅助性就业、文体活动等活跃残疾人身心,并给他们带来一份收入,缓解经济压力。

在徐州市贾汪区青山泉镇,有一家像“快乐农场”一样的残疾人之家,机构依托贾汪500多亩农业科技生态园而建,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2000多平方米。该机构先后开发签约花卉大棚、艺术木雕、雨衣配件等多个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货源稳定、收益较好的辅助性就业项目,每年安排日间照料和辅助性就业50多名残疾人,30多名残疾人家属安心就业。机构内辅助性就业人员月平均收入1200元左右,高的达到2000元以上。同时,辐射带动周边200余名残疾人从事加工业务,助力残疾人脱贫攻坚。

常州新北区残联打破唯企业正式就业的传统思维,尝试开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经过7年不懈努力,全区已建成18个“残疾人之家”,实现镇街全覆盖。截至去年底,吸纳300余名残疾人接受服务,参加辅助性就业,人均年收入超万元。当地还专门成立新北区残疾人就业圆梦中心,实行“集团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由中心统一承接企业加工业务并签订协议,统一结算加工费,统一向全区各工作室分配加工产品,各“残疾人之家”独立管理,以“计件制”的形式向残疾员工发放劳动报酬。

无障碍改造:

打造美好家庭小环境,助力脱贫攻坚大决战

残疾人脱贫既要看经济收入这本数字账,更要看残疾人生活品质提升这个现实场景图,去年省政府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全省残联系统上下联动完成1.7万户改造任务,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家住苏州市姑苏区小桥巷的残疾人朱林才一直希望,自家能有抽水马桶,不需要去公厕。因残疾程度重,朱林才和80岁的父亲居住在上世纪90年代自建的农村宅基地房子里,靠低保金生活。房屋一直处于毛坯状态,没有卫生间和排污设施,厨房电线杂乱,存在诸多不便和风险隐患。

苏州“幸福亮居”工程实施后,朱林才的卫生间终于有了马桶,花洒和热水器也更换一新,厨房重新粉刷,并安装煤气罐报警器,楼道增加了无障碍设施。虽然看上去简朴,却实用安全,朱林才感觉居家生活舒适度得到很大提升。

过去两年里,姑苏区为255户贫困残疾家庭实施“幸福亮居”工程,投入慈善资金300多万元。按照“一户一表”“一户一审”“一户一策”的原则,按需改造。经过调查摸底,由审定小组根据残疾人家庭现状提出改造意见,提交给改造领导小组。为做到公平公正,防止攀比,项目以公开招标的形式采购设计单位,并充分听取残疾人本人及亲友意见,遵从“朴实不浪费,简约不奢华”的原则制定设计方案,确保工程品质和风格的一致性。

地方观察

宿迁:瞄准高质量发展,众志成城奔小康

宿迁有36万残疾人,他们的民生福祉,事关全面小康社会大局。2019年,在短短14天时间里,宿迁召开5次重要会议,每一次都格外关心残疾人脱贫工作。宿迁市委、市政府以前所未有的重视态度向全市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在脱贫攻坚战中,宿迁实施产业引领、就业提质、服务增效、保障扩面“四项工程”,坚持“靶向”治疗、精准施策。截至2019年底,占全省建档立卡残疾人总数1/5的全市6万余名建档立卡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突破9000元,如期实现脱贫,为全省打赢打好残疾人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宿迁智慧和宿迁力量。

今年宿迁正在全面实施新的保障标准,巩固脱贫成果。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标准同比提升25%。残疾人寄宿制托养补贴标准由1000元/人/月提高到1200元/人/月;日间照料托养补贴标准由200元/人/月提高到600元/人/月。通过落实医保特惠政策,增强脱贫后劲,一季度全市建档立卡重度残疾人县域内住院2700次,报销1500万元,个人自负比例下降到5%。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建成市县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创业支持中心3个,今年新增就业400余人。

今年,宿迁市委、市政府还将7项残疾人工作列入民生实事项目,加上省政府下达的 “改造提升10个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点”任务,8项民生实事同步发力,项目总投资6亿元,将惠及13.5万名持证残疾人,全力提升脱贫成效。

泰州:精准施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泰州市残联把残疾人脱贫攻坚作为第一要务,坚持精准施策,对症下药,全面吹响推进残疾人脱贫攻坚冲锋号。

去年,该市联合市扶贫办制定实施意见,推动增收富民等十大行动,逐户落实帮扶措施,签订脱贫攻坚“一户多策”任务书1198份,实施帮扶措施1634项,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当地还率先落实低保家庭外无固定收入的三、四级智力、精神残疾人纳入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发放范围政策。2019-2021年度将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保费由每年40元提升至80元,并新增对残疾人初诊20种重大疾病的一次性补助。

在广大残疾人实现物质脱贫的同时,泰州市残联十分重视“精神脱贫”,与移动公司联合出台2019年残疾人信息消费2.0版优惠措施,切实提升广大残疾人的获得感。精准滴灌,细化措施,当地通过举办残疾人就业援助专场招聘会,盲人保健按摩师培训班和盲人医疗按摩继续教育培训班,将全市8家盲人医疗按摩机构纳入基本医疗定点协议管理。

盐城:聚焦实事项目,织牢民生保障网

近年来,盐城市残联以建档立卡残疾人脱贫攻坚为重点,聚力推进省、市政府助残实事项目,织牢民生保障网。

5月10日,县、镇残联回访人员的车子还没停稳,射阳县盘湾镇盘西居委会倪海芳已迎了上来。倪海芳兄妹3人均患有先天性遗传侏儒症,去年县残联对她家进行了无障碍改造。“政府不仅帮我们在灶台、床边搭建了台阶,还浇了水泥场地,现在下雨也不会连大门都出不了,真是太感谢了!”倪海芳说到动情之处,不禁红了眼眶。过去3年,射阳累计为317户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环境改造,改善残疾人居家生活质量。

“我现在每天在网上做淘宝美工抠图业务,一天能完成80张,月入1600元以上。”家住响水县双港镇的潘玉洋双下肢重度残疾,但在接受电商技能培训后,已成为淘宝网店的商户。截至目前,盐城残疾人之家已实现镇街全覆盖,残疾人在“家”里体会社会交往愉悦的同时,还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

家住亭湖区先锋街道的田萌今年6岁,18个月大时植入人工耳蜗。“小孩2岁时来康复训练,经过陈倩老师半年的语言训练,听说能力已接近同龄正常儿童,即将进入普幼随班就读。”市残疾人教育康复中心主任纪加芳介绍说。2019年盐城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意见正式出台,救助标准在省标准上提升100%。2019年,全市3634名残疾儿童及持证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

标签:
责编:浦琼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