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常州武进:全面康复救助,点亮“星娃们”的无限可能
2021-04-07 12:43:00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1
听新闻

4月2日是第14个“世界自闭症日”,3月29日,常州市武进区残联组织60名自闭症儿童及其家长,走进武进曲棍球训练基地体验曲棍球运动,发出“蓝色行动爱不孤独”的号召,呼吁公众关爱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去了解、理解、接纳这个特殊的群体,主动参与到为自闭症群体服务的队伍中,让患有自闭症的孩子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牵手奥运亚军,体验曲棍运动

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多发生在3岁以前,常表现为不与人沟通、行为刻板、有语言障碍等。患儿们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世界,因此被称为“星星的孩子”,蓝色是他们的主题色。

颠球、拨球、拉球、推球……当天的球场上,孩子们在北京奥运会曲棍球亚军唐春玲、2014年南京青奥会女子曲棍球队冠军教练郭旭东以及基地青年队员们的陪同指导下,尝试一系列的曲棍球技术动作,体验别样的运动感受。每个人胸前,都系着一根代表“蓝色行动”的蓝丝带。

人群中,9岁的栋栋拿着球杆推球入门,身旁的妈妈彭建容不禁雀跃起来:“每次看到他‘点亮’一个新技能,我就忍不住激动。希望多体验一点新东西,可以激起他的兴趣。”

早期的干预和感统训练对于自闭症的康复和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武进曲棍球训练基地前期定制了一批训练器材,此次还特地捐赠1000套给蓝精灵、爱迪、乐康等8家儿童康复中心,用于机构内自闭症儿童的感统训练。

训练器材捐赠

“曲棍球运动需要多人互动,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社交性。另外,打球的过程也是一个手眼协调的感统训练。”武进区爱迪儿童康复中心负责人李忠表示,捐赠的器材里有一套玩具款曲棍球杆、球门,很适合自闭症儿童在日常娱乐中进行康复训练。

完善康复救助,触摸多种可能

在武进,共有8家自闭症定点康复机构。一般情况,0~6周岁和症状较重的孩子会选择全天性在康复机构进行训练,7~14周岁及症状较轻的孩子会每天或每周进行“一对一”来康复训练。

“栋栋是两岁八个月的时候开始进行康复训练的,每天都能看到他的进步。”相比最初做康复时的急于求成,彭建容现在的心态平和了许多,“以前会设定很多目标,比如一周要学满几十个小时、这个月要识多少字,精神高度紧绷甚至焦虑。老师就开导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引导他们的主动性,他们只是不会表达自己。”

秉承“救早救小、应救尽救”的理念,武进区残联将武进户籍0~14周岁自闭症儿童都纳入补助范围,做到救助全覆盖。根据政策,凡是在定点康复机构训练并自愿申请救助的,均可享受政府救助,其中,0~6周岁每人每月2200元,7~14周岁每人每月1100元。据统计,2019年享受救助的自闭症儿童有95人,2020年有125人。

“上一年级以后,我们就改成每周一、三、五去机构做‘一对一’个训了。”彭建容说,栋栋对数字很敏感,画画、手工也非常有想象力,以后还是要在老师指导下,尽可能多带他走出家门,多看、多接触,尝试每一种可能。

倡导融合教育,绽放无限光芒

为了让自闭症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近年来,武进区积极推行融合教育,保障他们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定点康复机构都设立了衔接班或融合班,经过评估后,康复效果好的残疾儿童就可以上普通学校。”区残联副理事长王燕说道。

在武进区蓝精灵儿童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的80余名儿童中,有80%患有自闭症。蓝精灵除了给予这些康复儿童入学支持外,也会联合社会各界开展多种形式的融合活动,给孩子们创建良好、多元的学习生活环境。

融合活动

上月,武进区机关幼儿园18名大班学生来到蓝精灵,与十余名正在机构康复的自闭症儿童结成对子,为他们表演精心编排的诗朗诵《在一起》和舞蹈《最美的光》,随后围坐在一起,共同制作手工“春天的花朵”,并写上“天天开心”“身体健康”等,送去童真的祝福。“只要每个人努力付出一点点爱,‘星星的孩子’肯定会绽放属于他们的光芒。”武进区机关幼儿园副园长张建花说。

另外,一些学校也设立了资源教室,在自闭症儿童学习的同时确保他们每天的康复训练。目前,武进区共设立33个资源教室,包括幼儿园12个、小学9个、初中11个、高中1个,其中,李公朴小学、马杭初中、漕桥幼儿园和洛阳小学资源教室由区残联出资建立。

王燕表示,武进区残联将积极与相关部门联动互动,形成推动特殊儿童康复工作合力,组织好社会融合活动,给自闭症儿童一份关爱、一份尊重、一份帮助。

标签:
责编:张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