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医”路同行,温暖上门:南通市通州区第二人民医院“1+3+N” 志愿服务守护特殊群体
2025-05-19 20:5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多亏了你们定期上门,孩子现在情绪稳定多了,我们心里也踏实了!”看到儿子接受精心康复指导后,通州区天虹社区的一位阿姨眼含泪光,感激地向医护人员连声道谢。这温馨一幕,正是通州区第二人民医院‘1+3+N’医疗志愿服务队为行动不便特殊患者送去关爱的生动缩影。自今年4月启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康复赋能项目以来,通州二院以“三上门”服务为抓手,积极拓展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将人性化医疗服务延伸至患者家中,以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精准服务:从“问诊”到“守护”的全程接力

针对“老养残”等社区弱监护患者家庭的康复难题,今年4月,通州区第二人民医院‘1+3+N’医疗志愿服务队秉持资源整合、服务集成的理念,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创新工作机制,推动从‘被动治疗’向‘主动康复’转变,有效减轻了家庭和医疗系统的负担,让关爱更加贴近患者。

罗某某因重症精神疾病长期卧床,无法前往医院复诊,病情波动时甚至拒绝服药。首次上门,精神科季主任通过细致的评估,药物剂量得到了合理调整。针对患者罗某某对治疗的抗拒,医生与心理咨询师携手创新,设计了‘游戏化干预方案’,借助拼图、绘画等趣味互动,逐步搭建起医患间的信任桥梁。近期复诊,发现患者罗某某不仅主动配合服药,还能与家人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生活状态有了显著改善。此外,志愿服务队还贴心地为每位患者建立了个性化健康档案,每两周便上门服务,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灵活调整用药方案。同时,他们还耐心指导家属进行居家康复训练,助力患者实现从被动治疗到主动康复的积极转变。

多方联动:用“专业+温情”打破照护困境

医院党员工作室作为主要服务承载地,积极践行融合视角下“精神康复+心理健康促进”双轨并行的全新服务模式。社区工作者为社区困境患者家庭畅通转介通道,一户一策做实个案服务,确保患者获得连续、专业的康复治疗;同时,精神科医师以残健融合与社区生活体验优化等主题社区工作的形式,协助志愿者帮助患者家庭重建支持网络,化解生活难题,提升应对疾病的能力,有效预防疾病复发。

75岁的独居老人姜大爷患有精神疾病二十余年,行动不便且经济困难。服务队上门诊疗时发现,老人居住环境简陋,药物管理混乱,随即启动“N”项延伸服务,联合社区申请医疗救助,并安排志愿者定期打扫卫生、采购必需品。同时,护理人员手把手教老人使用分装药盒,确保用药安全。

数据背后的坚守:让关爱“看得见”

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拓宽了精神卫生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培育了共建心理健康和谐社区的内驱力。自全新服务模式实施以来,我们已累计完成20余人次的上门诊疗服务,为患者调整治疗方案18例;开展心理培训2场,覆盖100余人次;连接社区、公益组织等资源2次,帮助患者解决就医、生活等难题。这些数字背后,是医护人员风雨无阻的坚持,更是“健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患者的每一点好转、家属的每一句感谢,都是我们前行的动力。”精神科季淑娟主任表示,未来医院将继续深化“1+3+N”服务模式,用专业与温情为那群特殊患者及其家庭点亮希望,让医疗服务真正“走进家门、暖进心坎”。(张晨帆)

标签:
责编:梅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