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关于认定命名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的决定,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消泾村入选全国文明村!这是度假区(阳澄湖镇)继清水村后的又一个全国文明村!
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消泾村是一座位于阳澄湖畔的江南古村,传承了抗战时期的红色革命精神,同时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发展大闸蟹产业,通过农文旅融合和乡村治理创新,实现了新时代文明与乡村振兴的交相辉映。从历史的厚重中汲取力量,从生态的馈赠中创造财富,从村民的共建中焕发活力,消泾村用自己的实践谱写了一幅红色文化、绿色发展、乡村文明交融的画卷。
红色文化传承,奠定文明精神根基。
消泾村的文明起点,源于抗战时期孕育的红色精神。作为著名的抗日根据地,这片江南水乡见证了无数革命先烈的奋斗足迹。1941年2月7日,洋澄县政府在消泾村成立,标志着阳澄湖地区抗日斗争开启新篇章。从那时起,消泾村成为水乡平原根据地的重要枢纽,燃起了军民抗敌的熊熊烽火。
在这片土地上,沈菊英母子用自家的老宅搭建了“江抗”驻地和交通联络站,为抗日战士提供物资保障和安全通道,最终献出生命。他们的事迹成为消泾村代代传颂的红色故事,也成为全村文明建设的精神灯塔。如今,修缮后的洋澄县政府纪念碑、“江抗”办事处旧址,真实还原了当年的历史场景,通过革命文物和声光电展示,让参观者深刻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厚重力量。
红色文化不仅是消泾村的历史印记,更成为村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村庄通过红色教育活动和历史故事传承,激励村民继承先烈精神,以不屈不挠的奋斗姿态投身到乡村振兴事业中,形成了消泾村独特的文明根基。
生态产业振兴,构建文明生活底色。
红色精神是消泾村的文化魂魄,而阳澄湖大闸蟹产业则为村民提供了幸福生活的坚实底色。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蟹乡”。通过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消泾村形成了从蟹苗培育到成蟹养殖、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为村民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消泾村村民实现了从传统成蟹养殖到科技型养殖的转型,提高了每亩蟹苗的产值,不仅为家庭带来稳定收入,也为阳澄湖大闸蟹品牌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在消泾村村民看来,文明不仅体现在生活的富足上,更体现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上。消泾村通过科学养殖技术和生态修复措施,确保养殖与环境共存共荣,让阳澄湖的水更清、蟹更美。
近年来,消泾村大闸蟹交易额稳增,成为苏州地区的重要供应基地。村民通过生态产业的良性循环,不仅获得了经济效益,也在生态文明的实践中提升了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了绿色发展的乡村文明样本。
文旅融合发展,打造高层次文明生态。
在红色文化和绿色产业的基础上,消泾村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的高层次乡村文明发展模式。村庄围绕阳澄湖1971仓坊、大闸蟹文化馆等资源,将非遗手作、生态旅游与红色教育深度结合,为村民带来了更多发展机会,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与此同时,消泾村通过积分制管理推动乡村治理创新,以“小切口”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将文明建设细化到村民的日常行为中。村民们还自发通过用鲜花美化庭院、参与环境治理,为乡村环境提升贡献力量。随着积分制管理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村民自发参与到村庄建设中,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如今的消泾村,村民们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和谐生活,村庄的红色文化、绿色生态与乡村文明互相交织,形成了全域发展的美好格局。通过文明实践站的建设,消泾村以丰富的文化活动和现代治理模式,打造了乡村文明的生动样本。
从红色文化的精神延续到生态产业的绿色实践,从乡村治理的创新探索到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消泾村用自己的奋斗故事诠释了“全国文明村”的深刻内涵。这座江南古村正以红色基因为魂、绿色发展为基、文明实践为翼,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振翅高飞。(通讯员程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