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把“一老一小”事业作为暖民心的政治工程、解民忧的民生工程,加速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努力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育”。
加大普惠服务供给 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
“您好,是智慧养老中心吗,我是运东社区何塘小区8号楼的老张,麻烦请安排工作人员到我家里做保洁一次吧。”
“好的张大爷,我们每个月都有一次保洁服务,我这边马上联系居家养老服务公司,大约在半小时后,会有保洁员到您家里提供上门服务,请耐心等待一下。”

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加盟商为支撑,下相街道打造了“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通过服务需求“一键通”、运行方式“一卡通”、质量监督“一张网”,用志愿力量,助力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提质升级。
据下相街道民政工作相关负责人石荣权介绍,街道为辖区符合条件的老人每人提供一个专用呼叫设备,只要按下“一键通”这个按钮,就可以与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取得联系,服务中心再根据老人的需求,联系合作的第三方提供助医、助餐和助洁服务。
据悉,老人通过智能“一键通”手机第一时间就能享受助急、助餐等便捷服务。根据服务救助对象的不同,街道每月分别发放80元至100元不等的政府购买服务卡,由老人自由挑选服务内容和商家,定期结算。同时,街道对服务商家加强了监督管理,对服务过程在线跟踪和回访,并以老人的满意度来考核服务质量,切实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目前,下相街道辖区271名因失地、失居、失独的60周岁以上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已享受政府助餐、助浴、助洁等生活日间照料。同时在社区成立了关爱服务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关爱老人行动,志愿者共服务社区121个家庭中的210名老人,从衣食住行到精神需求,都属于服务范畴。
在养老服务能力水平提升方面,宿豫区稳步推进3家区域性养老中心改革,在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满足农村老年人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高质量推进高龄、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居家上门服务,为老人提供理发、剪指甲等服务,实现服务全覆盖。加强留守(独居)老年人关爱服务,原则上每周开展1次关爱服务,做到“三查、三问、三落实”,即查安全隐患、问安全存在问题、落实安全保障措施;查餐饮食品、问吃住情况、落实生活保障措施;查精神娱乐、问身体状况、落实保障关爱措施,让留守(独居)老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关爱服务。
强化志愿服务保障 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也认识很多新朋友,叔叔阿姨们带我做手工,每天的生活都很丰富,我很喜欢这里。”在下相街道南苑星城社区“求知课堂”上,李诗情开心地说。

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岗工作人员黄利军告诉记者,“求知课堂”除了基本的文化课程之外,还增设了科普、阅读、绘画、手工以及户外实践等课程,可以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据了解,下相街道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抓手,结合全民阅读、科技科普、文明新风、红色教育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30余场次,惠及未成年人1000人次。通过寓教于乐的理念,让广大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活动中,活跃身心、积蓄力量。
在儿童关爱保护方面,宿豫区着力健全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和工作机制,不断强化部门联动协作,形成强大合力。常态化开展家庭关爱、自护教育、红色教育、环境安全、文化艺术等主题类活动。

今年以来,开展“好妈妈公益课堂”90场,举办家庭教育指导公益课堂11场,法治专题活动200余场,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清查16次,检查各类场所400余家,举办公益艺术培训30次。持续关注弱势群体,为事实孤儿和困境儿童改造建设“梦想小屋”, 为困境儿童代缴医疗救助,提供门诊救助、住院救助、大病救助等项目,向困境儿童发放基本生活保障,为留守儿童提供“1+1+1”保护,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努力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新格局,在全社会营造出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
一个家庭,一老一小,两头牵挂都是民生,宿豫区聚焦“一老一小”,锚定目标、真抓实干,让“最柔软的群体”得到最多呵护,以“一老一小”的民生微笑曲线绘制城市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