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让慈善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022-01-20 10:39:00  来源:苏州新闻网  
1
听新闻

1月16日,“文明苏州 向上向善”2022年苏州市新年慈善晚会举行,全方位展现了过去一年苏州慈善事业取得的成绩和苏州人的善行初心。在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排名中,苏州综合指数位列全国第五。2021年,市慈善总会被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越来越多的人更有实力和底气参与到慈善事业中。从网络助学到免费午餐,从公益书屋到乡村爱心球场,越来越多的“微慈善”,体现了人们的拳拳爱心,诠释着“友善”的核心价值观。

扶危济困、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使慈善更具可持续性,应首先让慈善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内化于心的一种自觉行动。有人周末专程到农村奉献爱心,平时却对身边的人缺少尊重;有人滋生出道德优越感,施恩要求报;有人在居高临下的慈善中,随意消费他人的感情和自尊……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慈善。慈善并非单纯的给予,而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获得内心的充盈。

对现代人而言,慈心善行更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爱心表达、一种社会责任和生活方式。慈善,绝不只是捐款捐物或是富人施舍,慈善是全社会的平等互助。“勿以善小而不为”,慈善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某些大手笔的付出,更是在随手可做的一件件身边小事中熠熠发光,遇到老弱病残坐地铁时的“起身一让”、看见地上有垃圾时的“随手一捡”……这样的“随手”小事,总让人感觉“今天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

慈善活动本身的创新也能使慈善进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比如出现在苏州等地的“爱心营养厨房”,不但为重病患者家属提供免费做饭场所,还为患者提供营养咨询、心理安抚等服务;“脑瘫博士”李麟青潜心研发无障碍地图软件,发起成立苏州市“小黄车”无障碍出行志愿服务队,带动更多人为无障碍出行助力。这些,不仅颇具创意,更带来良好的体验感,把需要帮助的人当作有尊严的、平等的个体来对待,更接近于慈善的本质。

当现代慈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之时,慈善能沉淀为更多人的生活习惯,进而沉淀为社会文明。慈善事业需要人人参与,用点滴爱心,汇聚起大爱暖流。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温暖他人,回馈社会!

标签:
责编:张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