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气温骤降,但常州市三井街道万家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中央厨房)却热气腾腾、香气飘飘。冬笋煨肉、如意菜、豆腐汤……每样菜品都是地道“常州味”。如何让“舌尖上的养老”有滋有味?常州是全省较早探索老年助餐的地区之一。截至2022年底,全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05.4万人,其中8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5.5万人,老龄化程度全省第五。值得关注的是,全市约有99%的老年人选择居家社区养老,而54.9%的被调查老年人及家属,将助餐服务需求作为养老服务需求首选。
“置顶”首选项,常州将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和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常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钱旭健表示,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进一步擦亮“常有颐养”民生名片,聚焦老年人多样化的助餐需求,不断完善多层次、高质量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积极探索“银发助餐”常州路径,将优质的助餐服务送到老年人桌边、身边、周边。
从食堂约饭到指尖点单
“银发助餐”一步到“胃”
位于天宁区郑陆镇三河口常河路157号的三河口社区食堂服务覆盖19个村社区,食堂开业不到两个月,已收获了一批“忠实粉丝”。一到饭点,周边老年居民便相约而来,一起热闹吃饭话家常。社区食堂负责人介绍,食堂月初按照时令节气,结合养生、医养营养科学调配菜谱,月中按照老年人用餐习惯及个性化口味需求,动态更新调整菜谱,多方位满足老年人就餐需求。
兰翔社区助餐点、丰乐社区助餐点、河海社区助餐点……如今,去社区食堂“约饭”已成为老年人的“新时髦”。从天宁、钟楼两区率先试点到如今全域覆盖,常州全市现有380个老年助餐点,其中,中央厨房10个,具备膳食加工可供堂食的社区食堂30个,日均供餐1.78万份,全年服务7.24万老年群体。
社区食堂建在“家门口”,15分钟内吃上热乎饭。常州通过盘活社区用房、养老服务用房或租用临街店铺等方式,每年增设一批老年助餐点,内部增加防滑地砖、无障碍通道、扶手等“适老化”设施,为老年群体提供安全舒适的“约饭环境”。立足“15分钟便民服务圈”,常州优化区域助餐点布局,服务半径辐射至本区域及周边社区,还提供“接单派送”服务,真正打通助餐“最后一米”。通过组建爱心志愿送餐服务队或者“互助时光”的方式开展老年人志愿互助服务,在送餐入户时还根据老人需求提供“代购取送”“帮办代办”等便利服务。
骑上村委的电动三轮车,后座放着30多份爱心午餐。常州经开区横山桥镇奚巷村村民宋建伟受村委聘请当上了“送餐员”,实现再就业,村里每月给予1500元补助。宋建伟说:“鼓了腰包,还办了好事。”助餐新模式不断涌现,常州经开区潞城街道青洋社区依托与顺丰快递点签订的结对共建服务协议,率先试行“助餐+快递”模式,让快递员既能为失能老年人送餐,又能在助餐点就餐,解决了老年人和快递员两类群体“吃饭难”的问题。
助餐服务再升级,“刷脸吃饭”不稀奇。常州利用助餐信息化平台,通过线上预约、线下扫码(扫脸)用餐,不仅为运营者精准配餐、成本控制提供了支撑,也预防了老年人忘带饭卡现金、定向优惠不清的尴尬情况。新北区将养老助餐管理纳入区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在全市范围首创人脸识别方式“刷脸”助餐,助餐时智慧餐台自动识别人脸支付,系统自动计算补贴金额扣除费用,全面提高就餐、结算便利度,该系统自2022年8月上线以来,已提供助餐服务56万人次。
从政府主导到社会参与
“银发助餐”体验升级
“这里以前是闲置空间,能够利用起来真是太好了。”“微信群里会提前发菜单,还可以提建议。”武进区湖塘镇永定社区御城小区北门的红心食堂,备受老人们的好评。在今年2月的一次社区阳光议事会中,有居民发出老人“吃饭难”的呼声,如何打造老年“幸福餐桌”就此被提上议程。永定社区网格员许迪说:“会后,我们走访了辖区内880名60岁以上的老人,了解到近90%的老人希望建设一个社区食堂,此外其他年龄段的居民也表达了对社区食堂的期待。”
社区食堂选址在哪?如何改建?菜品怎么设置?“前期,我们带领居民代表前往全区各地的社区食堂参观学习。”永定社区党总支书记庄亚娟介绍,在总结、参考其他社区食堂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永定社区针对菜品设置及定价标准开展了问卷调查、座谈会等系列活动,动员居民集思广益。
在“公建公助+社区食堂”模式下,常州推动政府部门打造具备现场制作餐食能力的社区食堂,为老年人提供优惠助餐服务,并支持符合条件的餐饮企业参与运营。红心食堂负责人耿漾漾介绍,后期,社区将逐步建立健全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方便可及、共建共享、综合监管的老人助餐服务体系,延伸社区食堂覆盖范围,实现居民“食无忧”。
装修新潮、厅堂明亮、饭菜多样,位于钟楼区永红街道的“好食惠”,是常州首家享受政府补贴的长者食堂。“好食惠”人人共享食堂是一家社会化连锁餐饮企业。负责人介绍,该食堂自今年4月份开业后,将老年助餐服务作为业务重点发展方向,与钟楼区民政部门签订了助餐服务协议,在餐饮服务中专门设置了“老年人套餐”,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可享受企业让利和政府财政补贴。
在此之前,永红街道仅有提供配餐外送的3家助餐服务商,普遍存在套餐单一、菜品种类少等局限,难以满足老年人就餐的高需求。街道在广泛听取辖区居民建议、多次走访了解居民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老年助餐的运营模式及服务内容,积极整合辖区餐饮企业资源,合作开办了“好食惠”长者食堂。
“餐饮企业+社区食堂”模式构建了因地制宜、有效衔接、优势互补的多层次老年助餐供给体系,让老年人能就近、就便、就需“吃好饭”。常州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常州通过探索市场化运作老年助餐服务,鼓励街道结合老旧小区提升改造,以闲置资产置换等方式引入餐饮企业运营助餐场所,不仅节省了大量建设成本,丰富了老年人的餐桌,高人气也能给餐饮企业引流,实现了政府、企业、老年人“三赢”。天宁区茶山街道推出“茶饭小馆”社区食堂品牌,企业首店与龙城灶(常州)餐饮公司合作,就餐面积580平方米,日均助餐近2000人次。钟楼区南大街街道依托常州银丝面馆、迎桂馒头店等常州本土知名餐饮品牌,在满足老年人就餐需求的同时,让居住在辖区的居民也能享受助餐服务。
老年助餐服务并不是简单地新建老年食堂,如何满足养老需求的“最大公约数”?常州通过整合服务资源、设施场地、物流网络、信息平台,打造“中央厨房+助餐配送”模式。对于居住分散或受场地限制等原因不具备设置社区厨房的,依托助餐企业、养老组织或村(社区)老年食堂建设镇(街道)中央厨房,实现“一站式”老年助餐、配餐、送餐系列服务。
从暖心扶持到延伸服务
“银发助餐”有味有为
5元可以吃到怎样的一餐?新北区府新社区大诚苑小区91岁的蒋元定老人说:“这个老年餐,我吃了5年了,经济又实惠。”针对老年人餐费负担较重问题,常州采取“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个人出一点”方式,将每份餐标统一至“四菜一汤”的12元,老年人只需自费5元。
2022年,常州市民政局联合市财政局等八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常州市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市级给予老年人每天每餐2元的补贴。各辖市(区)出台贯彻落实举措,辖市(区)、镇(街道)两级给予3万—5万元的助费补贴,5万—15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贴和2万—5万元的年度运行补贴。仅2022年各级财政就补贴老年助餐1750多万元。常州市民政局副局长杨铁表示:“老年助餐在今年基础上要扩面,明年已排定45个老年助餐点建设项目,同时将出台一些政策,比如对助餐点的规范指南、等级评定、食品安全等,围绕助餐这一块,明年将加大探索和扶持力度。”
家住溧阳市天目湖镇的79岁老教师连振先,每天中午都会到镇上的“如意小食堂”吃午饭。特别的是,“如意小食堂”每天提供“两张菜单”。连振先说:“一张是午饭菜单,80岁以上的老人吃一顿只要两块钱,90岁以上免费。还有一张是精神文明菜单,社区干部、宣讲员、老教师等利用‘餐前10分钟’,为大家提供惠民政策宣传、理论宣讲、健康养生知识普及等服务,入脑入心。”
在生活惠民的同时传播乡风文明、丰富业余生活,让“银发助餐”更具品质。目前,溧阳已建成“如意小食堂”80家,其中城市社区按照“15分钟就餐服务圈”布局,农村优先在留守老年人多、居住集中的行政村布点。在就餐时间之外,“如意小食堂”把餐桌布置成了“书桌”“茶桌”“棋牌桌”等,方便老年人看书、读报、聊天、打牌,让老人在“一张餐桌的距离”之内感受社会温暖和关怀。
今年以来,常州市民政局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老年助餐服务工作,持续织密养老服务保障网络,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切实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助餐点还“嵌入”多种养老功能,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常州利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现有养老服务阵地,探索开展“助餐+N”服务模式,升级打造集就餐、娱乐、康养、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助餐点位,越来越多老人说:“在这里,我们享受到了幸福的晚年时光。” 常民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