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青少年是电信诈骗的易感人群?家校如何共建幸福桥梁?近日,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七届学术大会在南京晓庄学院举行,专家们以“新时代新机遇新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中国方案”为主题展开研讨与交流,带来满满的干货。
该会议为线上举办,设立南京晓庄学院主会场、北京中科院心理所分会场、四川绵阳分会场。大会邀请了70多位本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分享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各地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经验,深入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机制建设。
教育孩子的主体究竟是谁?分享会上,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陈虹老师认为,用家校共建幸福桥,才能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家庭和学校是培养、教育儿童青少年的实体,承担儿童青少年社会化的责任。家长和教师都是直接承担儿童青少年成长责任的责任人。这就要求双方在思想道德、学习素养、生命意义、生涯指导等方面共育孩子;培养学生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合理调适情绪、提高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等。
信息化时代下,高校大学生电信诈骗案件高发。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武汉市公安局进行了“高校大学生电信诈骗易感人群心理特征及预测”的探究,研究者对湖北456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诈骗易感人群与其他群体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认知特征上,易骗人群对其辨别能力较为自信。情绪上,情绪易变型个体更容易受骗上当。因此,利用心理特征及时进行受骗易感性预测,可作为大学生受骗易感性鉴别及干预的措施。
南京晓庄学院陶老师工作站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领域深耕三十年,是中央文明办成立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全国)辅导中心。此次大会为建设家校社协同的青少年心理服务体系提供了学习交流平台。(通讯员 许红敏 记者 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