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正能量能照亮一个角落,一群人的正能量能温暖一座城市。
连云港,这个人口500多万的中等城市,有着培育“好人”的肥沃土壤:涌现出市级道德模范113人,省级以上道德模范30人,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3人,中国好人119人,江苏好人233人,在全省各设区市中处于领先位置。
这座海滨城市,缘何会成为温暖阳光的“美德城市”?答案就是——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市之本、兴市之魂、强市之基的基础工程,用凡人善举打造出“一群好人 满城春风”的城市名片。
典型引领,留下大写的“时代注脚”
3月2日,全国22支“雷锋车”队代表相聚连云港,感受新浦汽车客运站“雷锋车”组60年风雨历程,共话如何弘扬雷锋精神、拉好新时代的“雷锋车”。60年来,6代车手500多位姑娘,免费运送旅客34万人次,义务运送行包38万余件,行程24万公里,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旅客一时难”的承诺,成为全国重大典型。
“近年来,连云港市面临‘一带一路’倡议、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等多重发展机遇,在这种时代形势下,需要一批反映时代精神、体现时代价值、引领发展的重大典型。”连云港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但典型并非就是“高大上”,恰恰植根于最基层,那里是他们挥洒汗水与心血的地方,浸润着他们的人生底色和时代发展烙印。
为实现典型选树宣传的“全覆盖”,连云港市组织开展“连云港好人”“最美港城人”等典型选树活动,搭建了“港城先锋”“道德模范在身边”等宣传展示平台,让各个阶层、各行各业典型人物竞相涌现,成为连云港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
全国道德模范方敬(资料图)
在此期间,连云港市先后涌现出守岛卫国32年的“人民楷模”王继才、拿出200多万积蓄帮扶寒门学子的“全国道德模范”方敬、用20余年踏出10万余公里的“乡村爱心邮路”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马善民。此外,还有海州女子清淘班、西棘荡村党委书记钟佰均、“中国碳纤维追梦人”张国良……如同这些楷模标兵一般,榜样是看得见的标杆、听得见的号角,凝聚着一座城市的精气神,留存着大写的“时代注脚”。
全民动员,铺就温暖的“社会底色”
“张开手、退着走、四周看、随时跑。”这是“中国好人”侍东亮每天护学时的招牌动作。侍东亮是灌云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辅警,2013年4月起调任灌云实验小学护学岗执勤。10年来,他在不足50米长的岗位上,年均“奔跑式”护学1500多公里。
“和侍东亮一样,榜样来自身边的你我他,如何让这些好人事迹去感染、带动其他人至关重要。”连云港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此,连云港市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涌现出了东海县“新人新事”、海州区“爱心市民”、赣榆区“了不得好”好人等地域特色品牌,“草根典型”更是层出不穷———有26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瘫痪母亲的殷自玉,有自筹资金300多万元建立公共图书馆的樊振,有义务陪伴和照顾盲人邻居20余载的常皓……
通过持续放大“好人效应”,连云港市形成了“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生动局面。目前,全市注册志愿服务组织6326个,注册志愿者158万余人,涌现出“雷锋车组”“赣榆义工”“连心电”等一批学雷锋志愿服务品牌;孵化出“牵牛花的篱笆墙”“编出致富梦”等一批公益志愿服务项目等,铺就了温暖的“社会底色”。
礼遇好人,点亮多样的“美德光辉”
“我自己都舍不得买保险,没想到政府却帮我买了一份保额55万元的人身意外险。”前段时间,获评“江苏好人”的张洪平拿到了一份保单,惊呼“没想到”。原来当时,东海县委宣传部分两批次为全县100多名(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购买了年度人身意外险,最高保额达105万元。“礼遇好人就是对道德的礼敬。”连云港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在生活保障上给予实打实关心之外,连云港市各县区还推进好人馆(园)、乡镇(街道)好人广场(长廊)、村(社区)好人榜(善行义举榜)全覆盖。比如海州区建成105处“好人文化”游园、好人广场、好人长廊;赣榆区则建成全省首家县区级新乡贤馆、全国道德模范方敬馆;东海县在城市主干道打造出“道德模范(好人)一条街”……
用文艺形式增强典型宣传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是连云港市“礼遇好人”的创新举措。“通过视听手段去将好人的故事表现出来,无疑更有力度和温度。”连云港市委宣传部文艺处相关负责人说。一时间,淮海戏《孤岛夫妻哨》、现代京剧《大树成荫》、小品《农民的好支书》等一大批原创文艺作品涌现出来。每年年底,连云港市还隆重举办“美德照亮港城”颁奖典礼,以现场对话、情景演出等文艺形式,彰显“好人魅力”。
礼敬有德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一个人的善行义举到一群人的身先士卒,再到一座城市的向善向美,“港城好人”因爱而爱、因爱而美、因爱而和谐,他们共同浇灌着文明之花,影响和带动着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点亮多样的“美德光辉”。张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