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看病就医、百货购买等需求一“圈”直达,文体设施、课后资源、党建联建等资源一“圈”共享。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在南京市多区,“便民生活圈”“文化体育圈”等“圈”多点开花,不仅“圈”出居民家门口的幸福生活,更连“圈”成面,提升全域幸福温度。
小事不出社区,一“圈”便民养老
昨天早晨7点半,家住兴隆街道月安花园小区的刘阿姨走出门,不到5分钟就来到楼下的生鲜超市。下午,她约了老姐妹去附近的广场学最新的舞蹈。居民步行不到15分钟,就能到服务大厅办业务、商场超市购物、书店看书学习、广场公园健身,这是建邺区近年来打造的“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
在鼓楼区,“民生、便捷、烟火气”是该区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的关键词。鼓楼区邀请来“社区规划师”,对老旧厂区、院落、历史街区的搬迁拆改、优化布局提意见,还在全市首发首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标识。
不仅生活便捷方便,居家养老也体贴温暖。3月27日上午,在泰山街道桥北社区迎江雅居小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年近七旬的耿爷爷正与球友切磋球技。同住在迎江雅居小区的居民徐阿姨只用了不到5分钟,就从家走到了普斯康健养老服务中心,测完血压、血糖再去买菜。
昨天中午,栖霞区燕子矶街道燕华花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银发助餐点内陆续来了十多位老人用餐,不少老人饭后还去服务站一楼的健康小屋量了血压。“从家步行到这里只要5分钟。”今年71岁的吴永寿告诉记者,通过栖霞区打造的“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他体验到了越来越便利的养老服务。
在秦淮区,全区形成以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为核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节点的“1+N”服务网络,共建成14个街道级养老综合服务中心、62个3级以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功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年服务老人80余万人次。此外,鼓楼区华侨路街道也打造了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建成9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和银发助餐点,以及8家医疗卫生机构、2家护理院、1个老人康养中心,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共享设施资源,一“圈”治理提速
“圈”起的不仅是生活服务,更以“圈”为“链”,串起设施资源,助力基层治理与产业发展提速。
一到傍晚,雨花台区古雄街道的莲花湖畔就迎来络绎不绝的市民。湖畔不仅有2公里的健身步道,还有8个标准化灯光网球场、6个篮球场、6个足球场、10个羽毛球场以及游泳馆,几乎每个场馆都是爆满。随着近年来雨花启动“5分钟社区商业圈”“10分钟文化体育圈”“15分钟健康服务圈”的“幸福三圈”建设,类似的健康生活场景已在雨花实现了全覆盖。“莲花湖足球场要提前大半个月预订才能抢到排期。”古雄街道文体工作负责人汤元虎说。
在栖霞区迈皋桥街道秋韵园社区,“栖图驿站”自助式免费图书馆可随时“补钙充电”,藏书万余本的“栖阅时光城市书房”24小时开放,还有各类传统文化汇演、阅读分享会不断推出,居民不出社区就可以享受到品质文化服务。全区布点182个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年均2000场以上群众文化活动,“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已然成型。
在鼓楼区湖南路街道裴家桥社区,社区内商户自愿组成区域性、非营利性自治联盟“裴友圈”。湖南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聚合资源,社区为居民开设义诊、进行反诈宣传等,同时组织篮球、编程课程,让居民免费体验。
玄武区则创新打造课后服务“15分钟教育圈”,将学生走出校门、步行约15分钟左右可到达的公益性教科文体场域或空间纳入课后服务资源。海英小学学生前往南京博物院逛展观博,北京东路小学学生在玄武湖体验“龙骨帆艇”等,实现全区中小学“15分钟教育圈”资源全覆盖。在玄武区红山新城,还以“红领星河”为中心,打造“15分钟党建服务圈”,与辖区商圈、商务楼宇资源共享、发展互惠。
优化功能品质,“圈”出幸福生活
从生活服务到居家养老,再到体育、文化、教育、党建,随着一个个“圈”的落地,便民服务抬眼可见、触手可及、迈步可达,生活更有“滋味”。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陈志广认为,“圈”是政府、企业、居民等多方携手,满足需求、迎合市场,从而实现“范围经济”的体现,不仅有利于提升居民生活幸福度,也有助于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南京市各区,“圈”的打造也在不断深化。以设施建设完善“15分钟养老服务圈”功能品质,秦淮区民政局副局长杨颉介绍,该区将出台区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计划,推进南京市中心医院解放路73—2号医养结合、长白街246号尽孝道养老服务等项目,新增养老机构床位300张。同时,将以104个社区为依托,实现助餐点面积50平方米覆盖率100%,50%以上助餐点可提供点餐服务。此外,还将在朝天宫止马公馆养老服务项目内建成区级养老机构矛盾调处平台。
栖霞区将重点升级“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智慧水平。今年4月,栖霞区将上线“栖彩地图”,一“图”可览“15分钟养老服务圈”内助餐点、中心厨房、养老设施等,线上发布在1500余个“掌上云社区”微信群中,让更多居民知晓。今年底前,栖霞区还将开设9个“栖彩食堂”街道级示范性助餐点,覆盖辖区所有街道。
鼓楼区将“圈”的特色化建设作为发力点。未来该区将以“一圈一特”为立“圈”之本,持续引入社区规划师、打造线上推介官、搭建自治联盟会,打造彰显文旅融合气韵、凸显江山城一体气场、展现校地企联动气质的鼓楼品牌便民圈。到2025年底,鼓楼区将建成10个以上各具特色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广泛覆盖全区。
陈志广建议,还可以注重对“圈”的参与主体的多元拓展,同时丰富主体之间联合联建的形式,让服务不仅在“圈”内,更出“圈”覆盖至全域,实现更大范围的功能服务共享。
记者 邓露洁 于洁尘 李都 王婷婷 朱旖旎 肖凡卫 凌云 夏雪晴 严玲 殷学兵 通讯员 王钰玲 陈贯源 倪朝晖 滕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