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南京市“梦想改造+”关爱计划多点开花
2022-03-17 10:02: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小志家改造后的“梦想小屋”。 记者 田诗雨 摄

小志家“梦想小屋”改造前。 秦淮团区委供图

从老旧破败的狭窄居室,到功能齐全的崭新房间,这一改变,源于一项名为“梦想改造+”的关爱计划。根据团省委统一部署,去年起,团市委启动实施“梦想改造+”关爱计划,计划用两年时间为全市400名困境青少年改造“梦想小屋”。记者日前在南京市各区走访了解到,计划推动下,一名名困境青少年的小屋更新设施、完善功能,在硬件提档的同时引入社会活水,为青少年托举成长梦想。

改造:从一间小屋开始

15日晚,玄武区樱海公寓小区内传来朗朗读书声。房间里,小辰完成了书面作业,正在背诵古诗词。洁白的书桌,明亮的台灯,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学习氛围正浓。“现在的房间是我梦想中的模样,特别开心。”小辰说。

小辰今年8岁,是一名小学生。因父母离异,小辰跟随父亲一起生活,但父亲身患重病无法正常工作,全家仅依靠父亲微薄的退休金和亲戚的帮扶来维持生活。过去,小辰的房间没有桌子、柜子,她只能在饭桌上写作业,东西只能堆在地上,电灯和空调也年久失修。长久以来,小辰的梦想,就是拥有一个明亮整洁、可以独立学习生活的房间。

2021年初,“梦想改造+”关爱计划启动实施。这一背景下,玄武团区委联合街道团工委,以社区为单元开展“拉网式”摸排,筛选出31户“梦想改造+”关爱对象,小辰便是其中一员。

历时一个多月的设计和改造,小辰的房间“改头换面”:墙壁粉刷成梦幻的粉色,蓝白相间的床与窗帘遥相呼应,全新的空调与书桌地柜。“我的梦想成真了!”交付当日,小辰开心地说。

“圆梦”不止一人。对于家住秦淮区的小志而言,中考前的这一年,生活环境与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改造前,小志与妈妈住一个房间,用简易的布帘作为隔断,房间内十分杂乱,还有自接电线。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小志渴望有独立的学习和生活空间。然而,因父母医药费支出较高,且因伤病没有固定收入,这一梦想变得遥不可及。

了解这一情况后,秦淮团区委和夫子庙街道团工委多次上门走访,将小志的房间纳入了“梦想小屋”的改造计划。去年,小志有了独立的房间。“颜色、布置都是我喜欢的。”小志说,“圆梦”的他,希望用更好的成绩来回馈社会,说话间,他看向了妈妈整理好的一箱荣誉证书,眼神里充满坚定。

家住下关街道的小文幼时母亲去世,一直随父亲生活,经济状况不佳。今年2月,鼓楼团区委将小文家纳入到“梦想小屋”改造计划中,根据改造计划,卧室墙将用环保乳胶漆重新粉刷,床、桌椅、窗帘将全部更换。

改变:让每一份爱心汇聚

小屋虽小,却是实实在在的“硬活”。玄武团区委副书记郑倩介绍,改造前,需对每位符合条件的困境青少年进行至少三次入户调研,一入户了解家庭基本情况和改造意愿、需求;二入户联合设计装修公司等专业机构现场测量,查看房屋情况;三入户提供定制化建设方案和服务清单,做到“一户一策、一人一档”,同时每天跟进项目进度,并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改造后的小屋进行空气质量检测。

为了能让“梦想改造+”关爱计划持续有效在全区开展,建邺团区委还创新工作手段,发挥团组织优势号召多方合力共建,部分小屋采取与区国资集团合作建设模式,邀请中通服设计院90后青年设计师参与梦想小屋的改造设计方案。

95后杨越程是中通服设计院去年刚入职的新成员,也是建邺区“梦想小屋”青年设计师志愿者一员。杨越程始终记得第一次到莫愁湖街道车站南村欣欣家时的情景。“六七平米的房间,堆满了东西,基本上站不下两个人,孩子还要在这里学习生活。”杨越程回忆道,这一场景给他带来了很大触动,因而打心底里想竭尽所能设计出孩子满意的学习成长环境。

了解了孩子及家长的改造需求,勘查测量屋内面积后,杨越程便回到办公室设计改造图纸和方案。一稿,两稿,三稿……几经打磨后,设计稿定稿施工,梦想小屋逐渐从构想落到现实。

关爱:从一个梦想起步

小屋只是一个起点。记者了解到,以改造建成“梦想小屋”为契机,各区困境青少年有了常态化关爱帮扶体系。爱心的活水从小屋出发,浸润了青少年的生活点滴。

上周日,众远集团团委书记胡艺淘和志愿者陈飞星驱车来到希希家。今年10岁的希希,是建邺区2021年“梦想改造+”关爱计划的受益儿童之一。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他不仅如愿以偿住进了“梦想小屋”,搬进小屋的第一天,他心中的另一个梦想正在被志愿者悄悄“点亮”。

原来,希希爱打乒乓球,是建邺区实验小学乒乓球队队员。改造之初,设计师在阳台给孩子配置了乒乓球桌;改造完成后,众远集团团委也多次上门,陪孩子练习乒乓球。“现在孩子开朗多了。”提起希希这半年来的变化,孩子的奶奶颇有感触。

几轮陪练接触过后,胡艺淘愈发觉得,得请个专业教练才能给予更好的辅导。为了实现孩子的“乒乓梦”,胡艺淘与同事愣头青一般去市体校门口蹲守,反复问了许多人,最后联系到了北京队的教练,还订好了场地,为希希制定了“圆梦计划表”。每周日一对一授课、每周安排两次练习,按照计划表,众远集团12个团支书轮流接送希希去练球。

像这样的关爱不是个例。在生活上,秦淮区通过建立困境少年“1+3”关爱帮扶体系,通过1名团干部、1名少先辅导员、1个志愿服务或心理关爱类社会组织结对关爱一名困境青少年,将定期走访升级为常态联系、务实关怀、配套做实“暖冬行动”“小小心愿环游记”等项目。

“‘梦想小屋’改造,是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助力救助扩面提效的有效实践。”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陈志广说,于政府而言,可以充分调动更多资源参与社会治理;对于企业而言,也可以在公益行为中展现社会属性、彰显责任感;对于被帮扶的群体而言,切口更小、角度更新、力度更准,更能有切实的获得感。

在陈志广看来,项目化进行困难群体帮扶的品牌形式,还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帮扶群体与被帮扶群体的“距离感”,从而有利于政府、企业、个人明确社会角色定位,不走形、不越位,有利于规范化慈善救助社会格局的成型。

两年,400个“梦想小屋”,无数份爱心。以“梦想小屋”建设为纽带,心理课堂、爱心暑托班、实现微心愿、暖冬行动、圆梦教室、爱的回音等更多的关爱项目正在全市陆续开展,越来越多的孩子们通过“梦想改造+”,看到更大的世界,亲手编织美丽的梦想。记者 卫凌云 田诗雨 夏雪晴 邓露洁 王婷婷 通讯员 汤晓丹

标签:
责编:张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