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金湖助力残疾人就业
2020-04-13 11:37:00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左文东 孙振羽  
1
听新闻

  本报讯 家住金湖县塔集镇横桥村的丁月明和华文英是一对残疾人夫妇,丁月明有听力、视力多重残疾,无法适应企业用工需求。2019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夫妇二 人被安排到县阳光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从事简单鞋帽加工工作。夫妇二人对工作岗位非常满意,但因顾虑在外打工的女儿,两人对是否前往工作一直犹豫不决。后经协调,目前一家三口均在中心稳定就业,月收入达6000元以上。近年来,金湖县为解决残疾人辅助性就业这一难题,建设了阳光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逐步探索出解决智力、精神、重度肢体残疾以及其他缺乏就业竞争力的残疾人就业问题。

  以“基地”为阵地,开展技能培训,提升能力,促进就业。通过对进入基地的残疾人劳动能力评估,将其安排到合适的辅助性就业岗位,并适时组织岗位技能培训,让辅助性就业人员了解岗位特点、工作要求以及操作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孵化后,使一部分劳动能力强的残疾人走上正常工作岗位,与健全人一起残健融合、同工同酬。

  以“基地”为中心,开展日常托养,安定人心、稳定就业。基地内现有的60名辅助就业人员来自全县不同乡镇、街道,每天往返于基地和家庭存在安全隐患。为让他们安心工作,基地将厂区内一幢闲置二层建筑改造成集食宿为一体的生活区,为所有就业人员提供托养服务,并免费提供一日三餐。

  以“基地”为平台,开展康复文体娱乐服务,丰富生活,推动就业。根据残疾人需求,邀请县康复中心老师指导残疾人正确使用康复器械,定期开展康复训练,提升工作适应能力;订购书籍、报纸,既能学习相关知识,又了解外面世界;添置文化娱乐用品,工作之余自发进行文体娱乐活动,丰富业余生活。

  以“基地”为落脚点,开展机制创新,规范运行,助力就业。积极探索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党建新路径,三方会商确立党政企联建“131”模式,即构建一个组织架构,建立三项制度,实现一个目标。建立“三项制度”,就是三方通过建立联系联络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宣传教育制度,了解企业发展、基地运行管理、残疾人就业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解困纾难,使企业正常运转,基地健康运行,最终实现基地残疾人“收入有来头、工作有劲头、生活有奔头”的目标,从而使基 地残疾人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通讯员 孙振羽

标签:残疾人;基地;就业
责编:金梦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