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暨宣传普及活动在南京举行
2021-04-01 09:03:00  来源:南京晨报  
1
听新闻

一个人的器官捐献,是一群人生命的延续。让盲人能重见光明,让心脏能重新跳动……3月31日,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主办,江苏省红十字会、南京市红十字会承办的“生命的乐章——2021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暨宣传普及活动”在南京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林举行。

传递人间大爱,让生命之花绽放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器官捐献这项大爱奉献的事业中来。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主任侯峰忠介绍,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已超过315万人,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3.3万余例,捐献器官9.9万余个,成功挽救了近10万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

侯峰忠评价,在遗体器官捐献方面,江苏也走在全国前列。南京市1996年成立了全国首个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组织——“南京市红十字会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之友”协会,也最早建设了南京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林。

截至目前,南京市已有3万多市民登记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已实现遗体捐献2400多人,实现人体器官捐献329人,捐献器官982个,眼角膜1800多片。参与遗体捐献,让更多的人能得到早日救治,让更多的家庭不用支离破碎,捐献者用最后之力递出“生命的礼物”,让患者重获新生。致敬每一位“生命接力”之人。

“1名捐献者,挽救了3个人”让生命通过另一种方式延续

“我太爱自己的孩子了,我要让她通过另一种方式活在人间……”在活动现场,黄涛这番话让不少人潸然泪下。黄涛是徐州沛县一名普通的父亲,2017年,他年仅5岁的女儿小鹅因为脑死亡救治无效离世。悲痛时刻,他忍痛捐献了女儿的肝脏和两个肾脏,为三位重症患者送去生的希望。让自己女儿的器官在需要的人身上延续生命,对黄涛及他的家人来说,也算是一种宽慰。

黄涛多年来一直坚持无偿献血,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红十字会器官和遗体捐献的宣传,觉得这是一项非常伟大的人道事业。“原来人走了,有用的器官可以用来移植救治更多的患者。做出捐献这个决定,一方面我觉得女儿的生命可以得以延续,能让她以另外一种方式继续活在这个世界上。另一方面,让更多的家庭不要像我一样因为失去亲人而陷入无尽的悲痛之中。”黄涛说。

祖孙三代都是器官捐献志愿者

和小鹅的父亲一样,还有不少家庭做出大爱选择,为社会送上珍贵生命礼物。“我们全家三代,我和爱人、儿子、儿媳、孙子都报名登记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86岁的邵泽忠是一名老党员,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是原市红十字会志愿遗体器官捐献组织副总干事,常务总干事。1996年在媒体上看到南京市几位离退休老同志倡议,去世后做到“三不两献一育”,即去世后不开追悼会,不接受花圈挽幛,不用骨灰盒建墓土葬,一献遗体供解剖,二献器官供移植,骨灰用于育树造林,当即报名参加了遗体和器官捐献队伍。

邵老中气十足,说话也毫不避讳,“等我去世了,能捐献什么就捐什么,捐献遗体和器官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每年一封信,写给我看不见的“放牛小弟”

“他是我看不见的朋友。每年的手术纪念日是我和他认识的日子,我会写一封信给他,说说一年来发生的事情。” 今年34岁的吴玥曾接受双肺移植。她的器官捐献者是一名广西男孩,他在放牛时不慎摔落导致脑死亡。获得新生的吴玥,称他为“放牛小弟”。

2013年5月,年轻的吴玥突遭不幸,被查出患有晚期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同年8月31日,她等到了合适的肺源,成功接受了肺移植,她的双肺是来自“放牛小弟”的爱心捐赠,他用他的器官拯救了至少四个人的生命,吴玥是其中之一。面对记者,吴玥表示,“我很感恩,很珍惜”,感激并且珍惜着这份来之不易、代价昂贵的生命馈赠。

吴玥说:“感谢他,只有捐献才有移植,只有移植才有新生。因为有了这份心情,我觉得要好好珍惜,活出两个人的精彩。”记者还了解到,在2017年8月31日,吴玥也登记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遗体是一种很宝贵的材料,要用到极致

作为特邀嘉宾,今年70多岁的钱宛汝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钱钟韩的女儿。据她介绍,她的父亲钱钟韩院士和母亲沈慧贤在上世纪90年代就登记成为“志友”,在2002年实现捐体,交给祖国的医学事业,同时,她和他的丈夫在2000年也签了遗体器官登记表。

当天,她也来到南京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林,来缅怀自己的父亲钱钟韩。“我的父亲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精神上都对我有很大的影响,他一直是这样认为,是材料就要用到极致,而遗体是一种很宝贵的材料。”钱宛汝说,她和她的先生都退休了,她就觉得没有什么能够贡献的了,而做“志友”就是他们最后一次大的贡献。而对于离开之后选择捐献遗体这件事,她认为这是一件很正常且应该做的事。她还跟记者说:“你想我离开这个世界以后,我的遗体能够对其他人有好处,对医学生有好处,这样多好啊!”

淮安市涟水县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张雪林是名副其实的“生命摆渡人”,对她来说,器官捐献协调员肩负着神圣的使命,要在逝者和生者之间打开一条“通道”,让逝者的生命延续。“而一个人生命的终结,有可能是另一个家庭新的开始。”张雪林说道。

在工作过程中,张雪林有太多的感动,见证了太多的生与死,她说:“感谢这些大爱之人,他们的无私奉献让那些看不见的人重见光明,让无法自由呼吸的人再次感受到新鲜的空气……”

通讯员 江笑笑 记者 孙苏静

标签:
责编:张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