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市民政局获悉,截至2020年底,全市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6.9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4.1%,其中农村老年人占比高达53.6%。
随着全市老龄化趋势加快,如何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及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在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又满足农村老年人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近日在新沂召开的全市养老服务体系暨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通过组织学习推广新沂市农村养老体制改革模式,统筹谋划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部署全市养老服务工作,合力推动农村养老服务水平洼地崛起、质量提优。
◆破解难题 打造农村养老服务“四梁八柱”
“我们在这儿过得很好,生活有滋有味,儿女在外也放心。”阳光正好、微风和煦,与会人员走进新沂市养老服务中心,只见环境卫生干干净净、设施设备一应俱全、食物搭配营养均衡,每天散步、聊天、下棋……老人们的生活怡然自得。新沂市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是徐州市推进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真实写照。
推进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迫切需要,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破解当前农村养老改革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满足老年人最直接、最迫切的养老服务需求,以促进城乡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为着力点,以筑牢底线补齐短板为突破口,全面深化改革、加强顶层设计、扩大服务供给,初步构建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农村养老服务“四梁八柱”,为徐州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中,新沂市结合养老机构消防安全整治工作,积极整合资源、加大财政投入,建成7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所有权和管理权划归民政部门,实现了体制机制变革,较好解决了农村敬老院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现实矛盾,为农村敬老院转型发展探索出成功模式和先进经验,受到省民政厅高度认可,被称为“新沂模式”。
◆明确任务 全面完成农村敬老院体制机制改革
“破除农村敬老院体制机制障碍,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突出转型重点、精准施策。”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吴彬在会上表示,要以推进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科学合理布局养老服务设施、充分发挥养老功能、显著提升服务能力,让老年人生活得更有亲情、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按照会议下发的《徐州市农村敬老院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型三年行动方案》要求,今年,丰县、沛县、睢宁、邳州和铜山将各完成2个以上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任务;贾汪、经开区要至少完成1个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力争到2023年,全市农村敬老院转型为功能设施全、专业能力强、管理水平高,集居家社区机构服务于一体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全面完成农村敬老院体制机制改革任务。
与此同时,徐州市对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功能定位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在规模上,覆盖所在镇(街)及周边2至3个镇(街)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在服务对象上,在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基础上,把富余床位主动向周边社会老年人开放,并鼓励把农村低保、低收入家庭中的失能老年人纳入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优先保障范围,采取政府补贴、长期照护保险等方式减轻支付压力;在功能设置上,拓展延伸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或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合作设立服务站点,同时鼓励内设医疗卫生机构或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约合作,提升照护服务能力。
◆狠抓落实 打造可借鉴可复制的“徐州样板”
今年是全市“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开局之年。“十四五”期间,市民政系统确立了农村敬老院转型升级、养老社区建设、家庭照护床位普及推广、居家适老化改造等十大工程。为确保十大工程的顺利实施,市民政系统今年将开工建设20项养老服务重点项目,总投资78.5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养老床位12018张,其中护理床位数5861张。
全市各级民政部门表示,将深入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紧紧围绕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重点围绕养老规划编制、完善养老制度、提质养老机构、创优养老服务、壮大养老市场、强化养老监管,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业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着力发展普惠型养老和互助性养老,努力提升养老服务品质,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突出“魅力徐州、老有颐养”品牌,为全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贡献徐州智慧,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徐州样板”。
“养老服务事关每个人、每个家庭,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推进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需要我们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吴彬表示,全市民政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全市养老服务发展新局面,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让每一位老人都拥有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为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记者 吴悠 通讯员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