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2021-10-15 08:09: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昨日,众多老年人来到明城墙台城段登高望远。记者 徐琦摄

昨天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南京养老服务政策创新、功能拓展、高质发展,先后入选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医养结合等3个国家级试点。当天,《南京市“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又重磅发布,为今后5年南京市贯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构建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更好地增进广大老年人的民生福祉提供了制度保障。

以下三位老人在南京的幸福生活,折射出了南京市养老服务工作这些年取得的成绩。

万名老人免费学用智能手机

“再也不用起早到医院排队了,现在用智能手机挂号真是太方便。”昨天,在唱经楼社区“我来教您用手机”智能手机培训点,78岁的孙爷爷开心地说。

记者获悉,市民政局与南京移动、南京联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今年在全市设立500个社区培训点,共同组织千场社区公益办班教学活动,深入推动万名老人免费学用智能手机行动。

“以前看病去医院排队挂号就行,现在人们在手机上就挂了号。我和老伴儿早早去了医院挂号,可上午的号已经没了,只好挂了下午的号,第二天才能拿到检查结果,看个小病用了两天时间。我们年龄都大了,跑医院的次数越来越多,可我不会用手机挂号,孩子也不在身边。这个活动搞得好。”孙爷爷告诉记者。

除一些基本操作,老人们在课堂上还学了生活缴费、网约车预约、网络订餐。

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经市人大讨论通过,南京市委市政府将多个智慧助老项目列入2021年民生实事项目,其中,明确市民政局负责5万名老人免费培训智能手机任务。

目前,该项目已如期高质量完成。

把5701张专业养老床位“搬”回家

家住大石桥社区的独居老人郇玉兰,由于脑梗后遗症处于半失能状态,去年申请家庭养老床位后,家中已完成适老化智能改造,每天可享受定制的上门服务。

“这真是解决大难题了,既不离开我熟悉的环境,又能享受专业服务。”郇玉兰说,养老机构的护理员每天11点来为她量血压、康复护理,洗衣、打扫等生活日常也有专人负责。

“家庭养老床位”是指以养老机构为依托,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支点,把养老机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对家有失能老人的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提供专业护理、远程监测等养老服务。

2017年,南京市率先在全国启动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工作。“4年来,全市建成家庭养老床位5701张,相当于50家中等规模养老院。”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周新华说。

按照计划,到明年2月,南京市将新增符合规范要求的家庭养老床位不少于3050张。

去“银行”存时间能兑换“养老钱

在玄武区悦心居家服务中心,74岁的唐深刚长期参加养老服务志愿活动,已经累计时间存款近50小时,从最初的助餐志愿者,发展成为全能志愿者。上门一对一服务、常规服务,站点各项活动小助手,都是他日常服务的内容。

唐深刚开心地说,他每周去老人家里服务,拖洗地面、整理床铺、清洗衣服、陪聊等,对比以前,如今这些老人家里更加整洁,老人的精神也越来越好。

前不久,唐深刚把自己积累的时间转赠给其96岁的母亲,在时间银行发出上门送餐订单,并成功获得服务,实现了时间银行的服务兑换。

记者了解到,2019年7月以来,南京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市级层面统一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社区站点1211个,社区覆盖率达到98.38%,已有志愿者3.8万余人,累计存储时间17.5万小时,为南京市养老服务供给提供了有效补充。记者 马道军

标签:
责编:张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