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这个社区被评为‘全国示范’,有好多奥秘呢。”11月17日上午,花神庙社区居民鲁兆红带着记者推开家门,扶着助力扶手稳稳当当地走下楼梯,接着踏上单元楼右侧的适老坡道,沿着无障碍通道前行,没走两步就是个小公园。她站在彩色防滑的塑胶跑道上,身边有几个老邻居在健身器材上活动筋骨,阳光透过茂盛的植被洒向木质坐椅,空气中满是百草的香气。
近日,雨花台区雨花街道花神庙社区被评为2021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是全市7个获评社区之一。“老年友好”,意味着这个社区把对老年群体的关爱体现在了方方面面。倾心“为老惠老”,创出“全国示范”,社区党委书记施洋道出原因时一语中的,“守护在居民身边,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不这么做,成不了‘示范’。”
花神庙社区有居民4483户、14470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1614人,80岁以上高龄老人207人,老年群体的各类需求突出。今年初,社区党委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确定了争创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的任务目标。
让老年人感觉“友好”,首先得确保安全。40岁出头的施洋正值干事创业的好年华,他带领社区党员干部,搭起一支由19名网格员、2名社区民警、3名辅警、21名社工、126名党员志愿者、248名治安积极分子等组成的专兼职网格员队伍,挨家挨户走进居民家中,商议老年“安全”问题。最终,通过适老化布局、园林化设计,打造出一个“室内—出行—室外”的闭环安全圈,同时创新“警网融合”模式,为安全圈保驾护航,并获评“江苏省平安家庭示范社区”。
鲁兆红告诉记者,在“室内”安全上,社区引入专业组织对老年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定制,并优先完成5户困难老人家庭的改造。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则提档升级,老年人的室内活动场所“大扩容”。在“出行”便利上,社区精雕细琢进行道路平整、适老坡道建设等,让老人宜出行、宜步行、宜车行。在“室外”友好上,则加大友好环境建设,将室外便老、休闲等设施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项目。
“小区以前物业管理没有跟上,道路破损,我就向社区反映,社区迅速把无障碍通道建好,健身器材之前放在小区东边,老人们觉得不方便,社区就立即迁到36栋门口了。”鲁兆红说,社区暖心的“为老惠老”举措,让大家忍不住点赞。
“居民想到什么事情,我们接到反映后马上就要解决。”施洋说,社区定期举办花神议事会,由楼栋长、志愿者组织,广泛搜集居民意见,许多老年人积极参与进来,一点点把社区建设得对老年人更友好。社区还成立了老年大学,发展社区文体志愿者64人,先后开展助学类课程8个、分11个班级,开课132场次。
“老年友好”还有高科技,在花神庙社区,通过智能穿戴设备适时预警、传输生命体征数据,一键呼叫信息平台,可实现15分钟内为签约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分级诊疗、应急救助和急救绿色通道等服务,并通过互联网打造综合护理中心,把床头呼叫设备、体征检测设备、语音视频设备、烟感探测器等智能化产品安装到老年家庭。
“小区越来越友好,我们一群年轻一些的老人,自发组织起来,也加入了志愿服务队伍。”鲁兆红说,通过“我为社区居民做件事”活动和志愿服务,大家照顾高龄、独居、残疾老人,互帮互助、抱团养老。记者 肖凡 通讯员 谭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