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扬州】身边的榜样丨康复师许淑君:残疾儿童的“再生母亲”
2020-05-21 17:0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初见许淑君,第一感觉是人如其名,温文尔雅,端庄秀丽。8年前,这位毕业于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康复系的盐城姑娘来到江苏宝应,成为了一群残疾儿童的“妈妈”。如今,许淑君在宝应安了家,近30名残疾儿童在她的帮助下逐步好转,恢复生活能力。

一个来自宝应的“热情”电话

许淑君告诉记者,2012年大学毕业后,自己曾收到多家单位的邀请,其中不乏来自南京的运动团队。正在犹豫不决之时。一个来自宝应的电话让自己走进了这个美丽水乡。

“有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是当时宝应县残疾人康复中心的杨主任,她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喂,你是许淑君吗?你怎么还不来啊?你抓紧时间过来啊,我们都等你呢,我们需要你的帮助!’”

后来许淑君才知道,原来是一位在宝应工作的同学将自己推荐给了宝应县残疾人康复中心。“杨主任后来告诉我,当时宝应真的急需残疾人康复工作者,许多残疾儿童在等着帮助,所以她就直接请我过来工作了。”挂了电话,许淑君想,电话里的这个人真热情,好像久违的朋友一样。“当时我就很好奇,很想到宝应来看看,这是一个什么地方,又有怎样的一群热情的人。现在想来,这就是我和宝应的缘分吧!”

用爱心诠释“康复的意义”

在残疾人康复中心,许淑君服务的是肢体类功能障碍儿童,其中以脑瘫儿童为主。在她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一个3岁的小男孩也几乎同时来到了这里。“这个孩子给我印象非常深,当时他就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眼神一片死寂,仿佛连哭都没有力气。看着他的神情,我的内心非常难受。”

经过评估,许淑君发现,这个3岁孩子连3个月的发育水平都达不到,全身不能动弹,头抬不起来。针对这个小男孩的特殊情况,许淑君用了一周时间拿出一套治疗方案,从头控开始练起,翻身、爬行、坐立,每一个步骤都小心完成。每一天许淑君都汗湿衣襟。

几个月后,康复效果逐步露出来。小男孩可以翻身了,可以爬了,也会讲话了,两年后他可以独坐背诵三字经100多字。“他刚会爬的时候,有一天突然抬起头对我笑了。那一刻我感觉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绚丽的色彩,我的心都快融化了。”

许淑君说,现在这个孩子仍然在中心接受7—17岁巩固性康复,同时接受相应年纪的文化课程教育。“孩子现在很阳光很开朗,见到我都会叫我‘妈妈’。目前,我们已经帮助他完成了‘站起来’,身体和心智都得到了发展。下一步将尽力帮助他‘走出去’,走出康复中心,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据介绍,在许淑君的努力下,康复中心中经过早期干预的脑瘫儿有80%进入普通小学和正常小孩一起读书学习。因此,宝应康复中心的工作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赞许。

立足创新破解难题

在工作中许淑君发现这里痉挛型脑瘫儿童特别多。“这类患儿常伴有尖足或剪刀步,他们下肢的肌张力特别高,尤其是做分腿运动很困难,我需要给他们做大量的牵伸工作,因为孩子比较多,我一个人实在是忙不过来。”

在这种情况下,许淑君通过查阅资料和向自己大学的老师请教,引入了普力奇训练法。“普力奇训练法主要运用器械进行康复训练,可以解放治疗师的双手。”设备回来了,许淑君却发现这些设备在设计时存在一些缺陷。

“与其他产品比,普力奇训练法是最适合的。就算如此,也依然还有缺陷,不能满足孩子使用时的舒适度。比如原装的带子比较窄,绑在孩子的腿上压力比较大,我只能自制带子调整宽度,中间还要还夹上棉花。”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淑君专程赶往天津的普力奇研发中心,专门学习器械性能与全套使用方法。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许淑君自行对设备进行了改进,更注重细节的处理,使其适合残疾儿童的使用习惯。用普力奇研发中心技术人员开玩笑的话说,“这个女孩子比我们还要了解这套设备。”

目前该疗法与中心其他康复手段相结合,效果显著。

如今,许淑君已是省残疾人康复协会脑瘫专业委员会委员,省康复医学会第三届儿童康复专委会委员,县残联执行理事会理事,县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任。“作为一名康复师,宝应给予我的远比我做的要多,我将一直留在这里,当好孩子们的‘妈妈’,把宝应的特殊儿童康复事业当成一辈子的事业做下去。”

标签:
责编:浦琼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