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25年求学路,今日终圆清华梦
2022-07-08 09:4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梁江波,苏州吴江区一位患有先天性视力障碍的考生,在经历了人生中第一场繁复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后,收获了来之不易的硕果——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二十多年前,当梁江波第一次告诉父母,自己的梦想是考清华北大的时候,爸妈只能宽慰地拍拍孩子的肩膀。回忆起这25年来的不凡求学路,这其中的心酸与坎坷只有家人和自己能体会。

盲生路,恰逢好时机

在普通学校上学时,即使是坐在教室第一排,梁江波也看不见黑板上的内容。考试时,他需要趴在试卷上,左手拿着放大镜抵住眼睛,右手执笔答题。由于看不清,题目根本来不及做,但是他写下的答案都是正确的。没等到小学毕业,黑暗就吞噬了他眼前的光明。

1998年他们打听到南京市盲人学校,随后梁江波和弟弟顺利通过入学测试,给阴郁了十几年的小家送来第一束阳光。

幸运的是,当时正逢南京盲校建校70周年,学校收到一笔社会公益捐款,免去了兄弟二人大部分费用,两人每学期只需交400元左右。几经波折,命运的垂怜让梁江波带着弟弟踏上新的生命旅程。盲校里,再次从1年级开始学盲文。

盲文“打方”是训练书写力量和速度的必经之路,把六个盲文点迅速扎满,一打就是几十页,合金笔头被磨坏是常事。梁江波曾手抄过完整的《孙子兵法》,完整地抄过《论语》和单词书,备战考研的时候还派上了用场。

提升路,上下求索

2003年,梁江波了解到视障人士将来会有参加普通高考的可能。高中录取很顺利,参加普通高考成了他不懈努力的目标。反复听录音、记笔记、背书、做题,他的高中生活和明眼人一样紧凑。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2005年高二下学期。

2006年他考入北京联合大学,但学习之余,他的全部目标就是探索针灸推拿以外的发展可能。2007年的一次偶然机会,他报名了北京红丹丹视障文化服务中心和北京电台培训中心合作开办的普通话培训项目,这看似普通的一次社会公益活动,改变了梁江波的生命轨迹,这也是他思考社会工作内涵的起点。项目中,梁江波再次感受到社会组织的力量和残障人士的潜力。

没有盲文教材,他和同学把60篇示范音频听了上百遍,逐字逐句写成盲文,这种“笨”办法让他们对播音员的咬字和语调有了更多揣摩。他和同伴甚至考取了普通话一级甲等证书。

在北京市心目助残基金会工作时,梁江波致力于从改善视障者境况的角度推动社会的融合发展。他多次主持中国残联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组织的各类活动和文艺演出,其中第八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晚会在CCTV3播出,得到观众的广泛认可。

梁江波作为访谈记者,在2021年“传承红色基因 绽放生命之光”系列访谈中,为建党百年送上了视障者的祝福。他作为公益实践者,在推动各类公益项目的同时,也走进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学校,把助残理念和方法带给大众,把平等融合共享的种子播撒在公众心田。

清华梦,万里长征迈开步

研究生备考中最大的挑战是心理斗争。2021年10月,当梁江波第一次致电清华大学,咨询是否可以接收视障人士报考硕士研究生时,招生办老师回复“符合条件即可报名”。这8个字,像海啸前的宁静,他先是愣住,而后内心掀起惊涛骇浪。

全国的视障人士接近1800万人,近年来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融合的政策逐步完善。清华大学是少数接收视障人士报考的高等院校之一。

研究生招生院的工作人员按照《规定》的文件内容,提前半个月在考试专用电脑设备上安装了读屏和办公软件,并联系梁江波预先测试机器性能后封存起来。学校为他设置独立考场,在考试当天专门开通了入校绿色通道,考试时长也从3个小时延长至4个半小时。

“监考老师特别细心,连空调声的大小都要询问我的感受”,梁江波感慨,学校还配备了专业计算机老师,以应对电脑出现故障的情况。首场思想政治理论考试还没结束,他的中指指腹就被盲文笔磨出了血,机考需要读屏软件的协助,类似于电流的声音,语速是正常说话速度的20倍以上。梁江波的考研试卷是由盲文考卷和电子考卷配合组成的。盲文试卷是按照保密流程进行翻译并单独印制,盲文答卷也需要由不少于2人的专业人员翻译成明眼文答卷,互相校验确认翻译无误后,再交由各科评卷组进行单独评阅。专业课机考试题提前封装在保密U盘中,电子答卷以光盘刻录的形式备份提交。要做完所有题目,意味着他的盲文摸读速度必须达到每分钟300字以上。

初试379分,复试445.4分。功夫不负有心人。梁江波终于圆了他的清华梦!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信息无障碍能给予他学业上的帮助,相信一个个难题也都会迎刃而解。星辰大海,未来可期!

标签:江波;盲文;考试
责编:浦琼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