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十三五”以来,南京市鼓楼区残联牢固确立以残疾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残联改革迈出实质步伐,创新驱动取得明显成效。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以精准化服务为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强富美高”新鼓楼建设进程提供强大动能。大力实施幸福工程、满意工程,“十三五”期间,全区残疾人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是最好的时期,实现了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单位和个人。鼓楼区先后获得“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残疾人之家”、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考核评估合格单位、省级“残疾人之家”、南京市残疾人工作有功单位等称号。区残联被区委、区政府表彰为作风建设标兵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
突出目标导向,建立高质量社会保障体制
更加注重组织治理体系建设。坚持党对残联工作全面领导,成立了党组,改选了残联机关党支部,调整了区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进一步落实区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同步检查、同步考核,确保残疾人共享鼓楼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红利。制订了《鼓楼区残联改革方案》,区、街道、社区三级残疾人组织体系完备,残疾人社会组织篷勃发展。落实“马上就办”承诺制度,将残联办事窗口纳入区政务大厅实行“一门式办理”和“一站式服务”,公开受理项目、公示办理流程和办结时限、公平接受评议考核,做到服务残疾人不推诿、不扯皮、不搪塞。
更加注重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我区在“十二五”残疾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继续发力,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先后制定了《鼓楼区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办法(特定困难残疾人)》、《鼓楼区残疾人居民社会保险补贴办法(全员)》、《鼓楼区残疾人临时救助办法》、《鼓楼区贫困残疾人补贴金发放办法》、《鼓楼区“残疾人之家”建设实施方案》、《鼓楼区政府关于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鼓政规〔2019〕2号)、《南京市鼓楼区残疾人精准康复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细则》、《鼓楼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实施方案》等文件,确保“十三五”各项举措落实到位。
更加注重经费投入使用效率。坚持经费保障“优先、兜底”,为残疾人事业舍得投入,用在刀刃上。“十三五”期间,全区直接为残硬件软件建设累计投入近2000万元,年均投入残疾人保障补贴经费约5026万元,其中用于各项基本社会保障经费约1870万元、“两项补贴”经费约2742万元、肇事肇祸精神残疾人“以奖代补”经费约242万元、其它残疾人社会保险经费约172万元等,并通过了省、市、区各级的经费使用绩效评估,得到好评。
突出民生导向,实施精准化优质公共服务
优先保障好民生救助。“十三五”期间,约有5000人(次)残疾人享有节日慰问;约有42000人(次)困难残疾人分别享有“两项”补贴,发放率100%;约有7400人(次)残疾人享受了社会保险补贴,残疾人居民保险、医保覆盖率100%;为3000多人(次)残疾人提供寄宿托养、日间照料、居家安养等多种形式的托养服务;为约2700人(次)残疾人捐赠了家用电器和轮椅;为60人(次)困难残疾人进行了临时救助;为7250人(次)70岁以上残疾老人发放祝寿金;为895人残疾学生发放了教育补助和助学奖励。
坚持扶智与扶志并举。实施残疾人高中等教育补助政策和义务教育阶段残疾人学生、残疾人子女奖励政策,残疾学生全部享有鼓楼优质教育服务,并为200多名残疾学生和适龄儿童少年提供随班就读、送教(康)上门。全区中学、大专本科以及硕士博士学历残疾人分别达8088名、1817名、66名。实施更加灵活促进就业政策,5年来,新增安置残疾人实名就业357人,新增实名职业技能培训376名,近100名智障学生定向签约南京香格里拉大酒店、书香世家酒店、肯德基等服务性岗位,约340名残疾人受益于托养机构的辅助性就业项目或庇护性劳动。支持残疾人创业,“手佳盲人保健按摩公司”被省残联评为5星级示范机构,纪寻获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专项组一等奖,刘蓉芬“守望者计划项目”荣获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江苏省选拔赛暨“创响江苏”创业创新大赛专项赛一等奖、江苏省残障人士创业创新大赛二等奖,宋爱霞两次获得国际职业技能大赛编织金牌并带动了残疾人就业。
精准康复服务覆盖全。开展预防残疾宣传近50场次、编印发放各类资料2000多份、参与活动5000多人次,在区妇幼保健所建立“鼓楼区0-3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中心”,关注婴幼儿发育的关键期,以降低出生缺陷率三级预防措施来预防残疾的发生。2016年,在全市率先出台并实践《南京市鼓楼区残疾人精准康复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细则》,当年残疾人签约服务9427人,社区康复评估2937人次,重点个案康复治疗285人,群体活动获益3131人次,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台账1915份。2016-2019年,为387名困难视障患者申请低视力康复,为57名白内障患者申请免费复明手术;为64名肢残人申请免费假肢和矫型器安装;为1703人提供辅具适配服务;为150人/户困难残疾人提供家庭无障碍改造服务;为1399名0-14岁残疾儿童开展基本康复服务,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比例达100%。
高质量服务体系建设。强力实施《鼓楼区“残疾人之家”建设实施方案》,完成了区、街道、社区29个“残疾人之家”建设任务,形成了全托、日托、居家托养一体化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树立“大康复”理念,逐步构建了以1个区级康复中心为龙头、17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室为骨干、120个社区康复站为基础、2个省级社区康复示范点为特色、5个民办康复机构为补充的三级多元康复服务网。建立健全了区肢体、精神、听力语言、视力、智力等5个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重点建设了爱德、星启点、宁声、江东、佑康、希望之家等专业级康复机构。建立志愿助残服务体系,有志愿助残服务队超过180支,注册志愿服务者2000多人,积极开展阳光助残行动,为最有需求、最需帮助的残疾人及其家庭提供个性化专业服务。建成区残疾人文体艺展能中心,定期为各类残疾人提供文体生活服务,形成功能辐射,极大丰富了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无障碍环境建设有新的改善。
突出创新导向,展现全方位工作生机活力
推特残疾人工作风采。创建政务微博、微信,构建全媒体平台,拓展新渠道,实现发布残联信息实时更新。近年来,紧紧围绕残联开展的各类活动、各项工作宣传报道,被各类媒体(含转载)报道新闻600多篇,积极参加省市残联好新闻评选,有近30篇获得表彰。大力宣传残疾人姜文国、纪寻、王忆、陈等先进典型事迹,与南京广播电台合办“残联好故事”征文评选,让残疾人讲自己的故事,更加感染人,传播正能量。
展示残疾人生活品质。“一街一品”、“一社一特”残疾人文体项目成效明显。扎实开展“鼓情五月风·助残微行动”助残月系列活动,举办“残联好声音”歌咏暨“放歌新时代 感恩颂祖国”大型合唱比赛、元宵端午传统民俗游艺、趣味运动会等各类活动2000多场。《小园大爱》、《有爱无碍》等作品获得省市表彰,精神残疾人原创同名童话小说《生肖王国》改编成舞台剧实现国内首次公演。举办全区性残疾人运动会暨特奥运动会4场次,选拔训练的残疾人运动员在国内外各类残运会、特奥会等比赛中获得奖牌140多枚,胡丹丹获得里约残奥会女子举重冠军并破世界纪录,区特奥篮球队屡获全国特奥会冠军,“剪纸”工艺大师陈耀“一把剪刀”走向世界、传承中国非遗文化。中国残联张海迪主席专门致信我区残疾人王忆,鼓励她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创新残疾人工作品牌。率先全市建成“鼓楼区江东康复托养中心”暨“南京鼓楼原生艺术中心”,通过引进“原生态艺术”团队和南京市青龙山精神病院医疗小组、对精神残疾人员进行“绘画艺疗”与“跟进医疗”双疗干预实践,填补了精神残疾人艺术专业社区康复创新空白。中心多次代表中国参加米兰和纽约“城市文化周”、巴黎原生艺术博览会、哈佛大学“中日原生艺术展”、“中荷原生艺术交流展”等活动,受到国际学术界关注。积极承担中残联UFE试点,探索出精神残疾人康复新样板,试点成果得到专家组的充分肯定。我区参与试点的《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及重度残疾人托养规范》(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实施。
培育高素质服务队伍。围绕新时代发展要求,扎实推进“强基育人”工程,夯实残疾人组织。采取建制、管理、培养等方式,造就了一支热心服务、本领过硬的区、街道残联干部队伍和街道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街道残联配备了专职理事长和街道残疾人专职委员,街道残疾人专职委员统一纳入参照社工管理体系,为符合条件的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购买公益岗位,选聘了残疾人专职委员100名,充实了残疾人工作者力量。出台了《鼓楼区残疾人专门协会组织开展活动有关规定》,为残疾人各专门协会更好地履行“代表、服务、维权”职能提供支持。高质量完成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工作,残疾人证管理规范。建立了残疾人信访维权工作机制,区、街两级有法律援助中心,创建了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开通热线联系电话,妥善处理“12345”、“96180”平台受理残疾人反映问题工单200多件,做到“有呼必应”,及时有效地帮助残疾人妥善处理解决拆迁安置、财产分割等案例40件,为残疾人挽回经济损失和争取经济补偿近30万元。
“十四五”期间,面对日益增长的残疾人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新要求,需要我们残联紧跟新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去创新实践,采取更加灵活的举措,更好地满足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