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张家港市残联:牢记使命 砥砺奋进 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
2021-09-18 16:2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近年来,张家港市残疾人工作在上级残联关心指导下,发扬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以推进残疾人高水平同步小康社会为主要目标,全力提升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残疾人工作主要做法

1.强化体制机制建设。一是加强党对残疾人工作的领导,将残疾人工作列入市委分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领导机制。二是不断加强残疾人工作力量,将市委工作部门组织部和宣传部加入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三是加强群团改革,残联理事会新增2名兼挂职副理长和3个常务理事单位,有力提升协调联动能力。四是每年都有残疾人工作议题列入市委市政府办公会议,连续确定总投入800万元的低收入残疾人幸福亮居工程、总投入1440万元的无障碍环境提升工程、总投入250万元的脊柱侧弯和低视力筛查项目列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五是每年召开全市残疾人工作、市政府残工委联席工作等会议,建立市政府残工委和各级残联组织工作责任机制。六是建立残疾人代表联系制度,每年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并加以落实解决。七是出台区镇、村社区残疾人工作规范,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全面提升基层残疾人工作水平。

2.强化宣传舆论引导。一是每年在残疾人重大节日,市主要领导都带队走访慰问残疾人、调研指导残疾人工作。人大、政协每年都组织视察调研和开展实事工程督导。二是每年举办“全国助残日”大型活动,开展扶残助残实事项目揭牌、“双十佳”、“最美残疾人”系列评选和残疾人才艺综合展示活动。2020年首次实施云直播,2万人次在“云”上观看了残疾人自强不息和社会扶残助残的温暖故事。三是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市级主流媒体每年报道残疾人新闻100多条,制作专题片、开辟残疾人专栏,常年宣传残疾人政策和残疾人典型事例。强化对上级媒体投稿,央视、“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省级以上媒体累计发布该市残疾人工作创新亮点信息50余条。四是编发残疾人工作简报,强化情况通报对比,掀起基层残疾人工作比学赶超热潮。

3、加大社会助残力度。一是加强志愿助残引导。依托全市12万名志愿者发展助残队伍,累计成立志愿助残服务队伍63支。二是加强助残组织培育。制定助残服务组织管理规范和准入机制,定期开展工作交流。建立社会助残组织孵化基地,加大助残组织培育力度,累计培育社会助残组织26个。三是加强助残联盟建设。积极发展联盟会员,拓展国有企事业单位、商会组织战略合作,不断提升助残服务水平。加强党建助残力度,新建以残工委成员单位为主体的“圆梦”党建助残联盟,推动残工委成员单位成为助残主力,动员成员单位落实每年为残疾人办一到两件实事。四是发展社会助残项目。设立社会助残引导资金,网络公开征集助残志愿服务项目。为残疾儿童、困境残疾人及家庭、残疾人创业者等等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五是助残项目品牌化发展。“为你而来共筑梦想”大型关爱特殊人群文化志愿服务、“残疾人游港城”、“我是你的眼盲人看电影”、“残健融合快乐悦跑”等项目深具影响力。六是积极争取社会支持。每年争取党员关爱基金、慈善基金、各级商会、99公益助残资金近百万元,用于扶残项目建设。开展圆梦微心愿活动,每年帮助一批残疾人解决5000元内微心愿一项。

残疾人事业发展成绩

1.保障救助水平持续提升。“十三五”期间,建立并落实残疾人“两补”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累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83亿元。建立地区领先的残疾人医保特惠救助政策,每年用于特定重残人员社会医疗救助和保险补贴1100多万元。突出在残疾人最困难的时候得到最有力的帮助,强化商业保险叠加救助,每年投入110多万元为残疾人购买专业化的社会保险,不断拓展参保年龄段和相关保障项目。聚焦小康路上最后一批人,帮助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生活环境美化亮化和无障碍功能提升,实施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投入近千万元,累计完成220户低收入残疾人家庭“幸福亮居”工程。

2.特殊教育水平持续提升。“十三五”期间,把特殊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整体规划,所有在校残障学生均享受15年免费教育。落实“全覆盖、零拒绝”要求,优先安排残疾儿童就近到普通学校接收义务教育。搞好精准摸排和入学安置,实现义务教育适龄残疾儿童100%入学,251名特殊孩子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建设31个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实现各镇区各学段全覆盖,组建巡回指导特殊教师团队,指导督促各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提升教学水平。

3.就业增收水平持续提升。“十三五”期间,通过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灵活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多种方式促进残疾人就业,有就业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100%就业。每年安排100万元对企业实施按比例补贴和超比例奖励。鼓励用人单位吸纳残疾人就业,认定1237名残疾人为就业困难人员,实行法规保护、政策倾斜。施行“一人一策”精准帮扶,98名残疾人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加强有效对接,推出试岗补贴政策,通过岗位实训,促进残疾人就业。建立就业帮扶档案,为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每人提供不少于3次就业信息。实施建设补贴、运营补助、考核奖励政策,建好残疾人社区服务平台。已建成残疾人之家22家,帮助近300名残疾人日间照料和辅助性就业,实现政策外增收人均近4000元。

4.康复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一是康复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将残疾人纳入全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对象,建成覆盖市、镇、村的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全市设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康复室212个。残疾人之家普遍推动江苏省社区康复示范点建设,“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和就近就便康复得到落实。推动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100%。二是残疾预防工作成效明显。围绕“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原则,每年投入250万元开展重点致残疾病筛查、出生缺陷预防,防止或减少残疾的发生。三是康复事业健康发展。引导各种资本参与康复事业发展,已建成13家定点康复机构,实现康复服务类别全覆盖,其中港城康复医院累计投入近亿元,行业排名力争进入全国前五位。近年来,累计为2658名残疾人实施各类别康复救助,为8707名残疾人提供辅具适配服务。四是切实加强残疾人证管理。残疾评定专家库扩充到32人,充分实施随机选定专家评残,有效杜绝“人情证”“关系证”现象。公开公正,每年新评定残疾人证1000余张。

5.宣传文体水平持续提升。强化政策宣传,创新开展“情暖残疾人”入户服务,领证月内残疾人工作者必上门进行政策宣讲和需求调查,每年入户走访残疾人21000余人。激发残疾人文体活动新活力。出台《残疾人宣传、文体、艺技奖励实施办法》,广泛开展残疾人群众性文体活动,残疾人文体团队达40余支。残疾人双人舞《给我一个支点》,获评第十四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聋人舞蹈《心中的一抹红》参加全省残疾人文艺汇演并获奖。积极发展适残体育项目,成立市门球协会残疾人分会,区镇残疾人门球队实现全覆盖。

6、无障碍环境水平持续提升。将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纳入城乡规划体系,无障碍理念贯穿于建设项目审核验收全过程。市镇村三级公共文体场馆基本实现无障碍设施全覆盖。在全省首推“共享辅具”服务项目,在全市公园、码头、车站、展馆、便民服务中心等230个公共场所新建服务网点,彰显城市温度,获评省残联2020年度创新创优奖。在全市公交线路安装公交导盲助乘系统,提供信息化精准服务,助力视障人士出行。规范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管理,出台实施意见和相关方案,保障残疾人安全出行。推出残疾人免费停车2小时优惠措施,解决残疾人出行难、停车难诉求。

标签:
责编:浦琼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