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十三五”以来,如皋市残疾人联合会努力践行扶残助残的服务宗旨,踏踏实实为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办成事,残疾人就业培训、残疾人辅具适配服务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全市残疾人事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可喜局面。
一、立足服务,精益求精,不断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
如皋市残联立足优化服务,以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为基点,不断改善广大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残疾人康复服务精准有效。持续开展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项目,2016年以来完成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1209例。出台《关于完善精神残疾人基本用药相关事项的通知》,年净增投入财政资金120多万元,提高精神残疾人基本用药救助标准。出台《如皋市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救助工作实施办法》,对于易肇事肇祸精神残疾人入院全程托底救助,应收尽收。2016年以来,累计救助该类对象293人(次)。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扎实推进。根据省政府为民办实事要求,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重点研究,扎实推进。2018年以来,累计完成无障碍改造1156户,在省残联下达任务的基础上超额完成356户。
残疾人辅具服务便捷创新。主动承担了省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便捷化试点工作,成为全省示范点。对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工作的组织体系、系统搭建、场所建设、队伍建立、规范制定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创新,让残疾人就近、就便、及时获得辅助器具。2016年以来,累计为1.05万名残疾人配发辅具11555件,实现了辅具适配全覆盖。2019、2020年,如皋市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便捷化项目被省残联表彰为全省创新创优示范项目;2020年11月份承办了全省残疾人辅具适配服务试点工作推进现场会。与此同时,在全省首家建立辅助器具免费租赁点,目前在主城区、火车站、旅游景区建成辅助器具免费租赁点7个,自去年10月份运营以来,已租借417次。计划将辅助器具免费租赁点向乡镇及中心城区社区延伸,努力实现辅助器具免费租赁点乡镇全覆盖。
二、想方设法,创新思路,持续促进残疾人增收致富
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打造“残疾人就业直通车”,努力搭建用工平台,为残疾人就业上岗创造条件。有计划地走访大中型企业,调研企业残疾人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把培训合格的残疾人直接推荐就业。自2016年以来,累计推荐153名残疾人就业。此项工作曾在全省残联系统教就工作会议上专题介绍。打造残疾人学历提升项目,2020年33名残疾人接受会计、工商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的高等教育,今年21名残疾人已完成学历提升报名工作,即将正式接受高等教育,以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就业成功率及就业稳定性。
大力发展残疾人网络就业。依托全市28家“残疾人之家”,创建“1+28”残疾人网络就业服务模式。自2016年以来,每年举办网络就业培训班,累计培训学员220人次。选择全国残疾人网络就业知名企业浙江杭州识芯公司,招引残疾人网络就业项目,今年6月正式签订落户协议书,引进了视频审核、网络安全审核、数据处理等多层次的就业项目,供残疾人自主选择。明确残疾人每月净收入不少于2500元,另缴纳五险。目前已有71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正式入职上岗。
深入推进残疾人之家建设。2018年出台了《如皋市残疾人之家建设实施意见》,至目前已建成“残疾人之家”28家,为全市411名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提供床位96张,400余人参与了辅助性就业劳动。出台《如皋市残疾人之家运行管理办法》和《星级评比细则》,不断规范管理。精心选择辅助性就业项目,建立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项目储备库,仅2021年以来就已经主动走访企业22家,洽谈残疾人就业储备项目7个,目前在库储备项目23个。今年3月,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万力来如皋调研,对如皋市“残疾人之家”建设工作表示充分肯定。
三、规范管理,建强队伍,努力夯实残疾人工作根基
严格规范残疾人证管理。专门成立了残疾人证管理办公室,依法依规做好日常评残、残疾人证数据库系统更新、核发管理等工作。与市卫健委联合成立了全市残疾人证评定工作委员会,通过招标确定定点评残机构,进一步明确了评残的责任主体。规范评残程序,规范评定时间,对于行动不便的重度残疾人,积极协调评定医院开展上门评残。切实从方便残疾人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做好“跨省通办”“同城通办”工作。全面开展违规持有残疾人证专项治理工作,认真清理“假、错、空”残疾人证,全面整理残疾人评残资料,建立一人一档的信息台账。
深入推进残联改革。根据残联改革工作要求,提请市委常委会专题讨论了《如皋市残疾人联合会改革实施方案》。在全市乡镇改革撤并岗位的大背景下,各镇(区、街道)仍然单独设立残联理事长职位,并享受镇(区、街道)政府中层正职待遇,接受同级党委政府和上级残联双重领导,为残疾人工作的正常运转提供了组织保障。
乘着新时代的东风,如皋市残联将进一步秉承扶残助残的宗旨,担当作为,抢抓机遇,砥砺奋进,建功立业,不断增进残疾人福祉,努力让广大残疾人过上更有尊严、更加幸福、更高质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