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截至2020年底,淮安市清江浦区共有持证残疾人10095人,其中肢体残疾5531人,精神残疾1367人,智力残疾1132人,视力残疾1170人,听力残疾854人,言语残疾30人,多重残疾11人。各类残疾人中,重度一、二残疾4389人,占比43%。
“十三五”期间,我区残疾人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残联精心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大残疾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基础更坚实,服务更精准,民生更殷实”的基本思路,围绕残疾人脱贫、就业、教育、康复、维权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压实责任,开拓创新,各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很多工作都走在了全市前列,在全省都有一定影响力。2017年,清江浦区残联获淮安市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一等奖、优秀组织奖、体育道德风尚奖,“残疾人消费维权联络站”达标单位;2018年,清江浦区残联“残疾人辅具性就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作被江苏省残联评为“全省残联系统2018年度创新创优项目”,清江浦区残联荣获清江浦区2018年高质量跨域发展目标考核“先进单位”,在2018年度全市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职业指导竞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2020年,以清江浦区残联“阳光康复中心”项目为依托的精神残疾人日间托养康复获第二届长三角卫生健康治理最佳实践案例优秀奖,清江浦区残联被江苏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授予2020年公益助残网络募捐工作推进奖,被清江浦区委宣传部授予2020年度清江浦区全民阅读工作先进集体。
一、创造性实施惠残政策,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
惠残保障政策事关广大残疾人的切身利益,区残联抢抓机遇,借助民生工程实施的大好机遇,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为残疾人争取更多的惠残政策和保障,改善残疾人生存环境,提高生活品质。
一是平衡民生保障政策。区划调整期间,原清河、清浦两区残疾人民生保障政策存在许多不平衡的地方。为更好地做好原两区民生保障政策无缝对接,区残联向区委、区政府提请重残救助、护理补贴等八项保障政策实行统一标准,并实行城乡一体化发放。二是实施低保外无固定收入精神、智力残疾人生活补贴金发放政策。2017年,我区在全市率先为全区低保外无固定收入精神、智力三、四级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金,每人每月200元,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每年增长10%)。三是为全区持证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针对残疾人的特点和需求,为全区持证残疾人及在我区自闭症康复机构训练的儿童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四是为残疾学生发放教育补贴。按照省文件要求,为在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学习的在校残疾学生发放教育补贴。2020年,对教育补贴进行配套提标,即高中阶段每人每学年从1000元增至2500元,高等教育阶段每年每学年从1500元增至3500元。五是为肢体残疾人发放燃油补贴。为减轻肢体残疾人出行负担,区残联积极为符合政策的残疾人发放燃油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260元。六是开展中秋及春节慰问。在中秋及春节期间,加大对困难残疾人的慰问力度,不断扩大慰问范围、提高慰问标准,近年来,慰问困难残疾人近2500人次,慰问金额约180万元。
二、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
让贫困残疾人摆脱困境顺利脱贫,是区残联一直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认真研究,不断探索,着力在残疾人就业脱贫上下功夫,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帮扶精准度。
一是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通过常态化招聘等方式,推进按比例就业,共组织残疾人参加各类招聘会近30场,新增按比例就业约300人。二是实施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兴建集残疾人就业、康复、娱乐、托养等一体的“残疾人之家”36家,实现镇(街道)残疾人之家全覆盖,部分镇(街道)残疾人之家向村(社区)延伸,实现近500名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新建残疾人就业基地和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让近130名听力、言语、肢体、轻度智力等类别的残疾人从事手工产品加工,增加了残疾人收入。三是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区残联和各镇(街道)残联因地制宜,举办了盲人按摩、手工编织、电子商务、种植养殖、电器维修等培训班近80期,近1500名残疾人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为就业、创业创造了条件。四是实施残疾人产业脱贫项目。依托省政府民生实事,积极实施残疾人光伏扶贫项目,为黄码镇、盐河街道、武墩街道的42户残疾人安装了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并网发电后,增加了残疾人的收入。五是实施“携手共进”就业项目。对于进入企业正规就业困难的残疾人,通过政府购买第三方(社会中介组织)服务,由社会中介组织向就业基地和残疾人之家提供合适的劳动项目,让残疾人实现就近就便辅助性就业。同时,向企业积极推荐,实现部分残疾人集中就业。六是建设清江浦区残疾人居家照护服务平台。为全区范围内16个镇(街道)800名困难重度肢体、智力、精神、视力残疾人提供了居家照护服务,包括人员定位、应急救助、法律咨询、心理咨询、助洁、助餐、助浴、助行以及其他个性化服务等。
三、有效开展精准康复,提升残疾人生活能力
康复是残疾人工作永恒的主题,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我们不断拓宽康复服务范围,提升康复服务水平,加大对康复机构的监管力度,严格康复经费的使用,确保康复效果。
一是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根据市残联《关于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的通知》,为1887人次0-14岁残疾儿童提供精准识别、精准评估、精准训练。康复救助标准有所提高,残疾儿童得到更好更高的救助。二是开展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救助。为白内障患者提供741例复明手术救助服务,帮助广大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三是开展精神残疾人服药救助。根据《清江浦区贫困精神残疾人免费基本用药政策》,加强与区人社部门的合作,为3014人(次)精神病患者办理门特,提供基本用药救助。四是开展残疾人辅具适配服务。根据残疾人实际需求,累计为残疾人适配辅具2234件,极大方便了残疾人的日常生活,改善了残疾人生活水平。五是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工作。针对不同类别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制定相应的康复、医疗服务包。在做好公共基础服务包签约的同时,开展个性化服务包签约工作。目前,已签约4645人。六是打造社区康复示范点。建设3个(淮西、市中、钵池山)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示范点,配备康复器材、培训康复技术人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康复服务,就近就便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七是开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近年来,我们通过上门实地考察,根据残疾人实际情况及需求制定改造方案,对近300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改善了残疾人生活条件。
四、着力加强组织建设,提高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和水平
组织网络的健全,是做好残疾人工作的基础。五年来,区残联完善了组织架构,夯实了事业发展基础,丰富了服务残疾人的形式和手段。
一是组织建设得到切实加强。建立健全了区、镇(街道)残联组织构架,全面实现了中残联关于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达标要求。2017年,区残联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主席团、执行理事会;2018年,区残联和区委组织部联合发文,指导各镇(街道)残联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基层残联组织机构,充实了队伍,夯实了基础。二是开展残疾人动态更新工作。通过入户调查、见面调查、电话调查等方法,对全区所有残疾人信息每年进行更新,及时掌握已搬迁、空挂户、外出、死亡等人员信息,了解残疾人的需求,为更好地做好残疾人工作奠定了基础。三是专门协会工作正常开展。肢体协会举办象棋友谊赛,聋人协会举办乒乓球友谊赛,精残协会开展残疾人亲友心理辅导、牵着蜗牛去散步,盲人协会开展盲人阅读、盲人电影等活动,丰富了残疾人的文体活动。四是残疾人证管理规范。严格按《江苏省残疾人证管理实施办法》、《江苏省残疾人残疾类别等级评定工作规程》的通知精神,出台了《清江浦区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证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残疾人证的评定和管理流程。同时,按照省残联要求,对全区残疾人证满10年、重度一二级残疾证满五年以及档案不全的残疾人进行了重新评定。五是信访维权工作稳步推进。加强源头风险防控,完善残疾人信访工作机制,畅通信访渠道,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未发生群访、集访事件。
五、积极探索创新,打造特色亮点品牌
一是建立阳光康复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市第三人民医院合作,建立清江浦区残疾人阳光康复中心,为精神残疾人提供工疗、农疗等服务,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二是创建残疾人就业基地。将企业流水作业引入就业基地,实现企业车间“外挂”,让部分残疾人在家门口实现正规就业,获得最低生活工资,缴纳五险。三是新建项目调配中心。建立清江浦区残疾人辅助性项目调配中心,为全区16个镇(街道)残疾人之家及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残疾人就业基地提供项目调配服务,使残疾人辅助性项目及时调配且长期稳定。四是打造清江浦区残疾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2020年,在重度残疾人照料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打造清江浦区残疾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对全区范围内的残疾人之家、康复机构、托养中心、就业基地等实行集中管理,以实时掌握各机构运营状态,努力加强监管,以更好地为全区残疾人机构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