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区域堆放的旧家具能否集中寄存?""小区花坛杂草丛生谁来补种?""老旧管网锈蚀倒灌如何根治?"2025年1月至3月,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段庄街道的多个社区协商议事室内,一场场由社区党委牵头、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民生议事会如火如荼展开。从环境整治到管网改造,从绿化补种到纠纷调解,居民们发现,通过"有事好商量"协商平台提交的诉求,不仅得到快速响应,更催生了"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的治理新生态。
近年来,段庄街道创新构建"党建引领、协商明理、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体系,将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通过"议题征集-商前调研-组织协商-成果转化"四步工作法,推动社区治理从"替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探索出一条"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善治之路。
环境整治:从"针锋相对"到"握手言和"
"楼道堆的旧家具是火灾隐患,但直接清理怕伤邻里和气。"城西社区网格员的担忧,道出了老旧小区环境整治的普遍难题。2025年1月,该社区召开专题协商会,现场展示的调研照片触目惊心:17个单元存在闲置物品堆积,公共区域被私设花盆菜箱侵占。
协商会上,党员代表率先发声:"泡沫箱种菜占用了电动车停放空间。"居民代表则坦言:"有些老物件舍不得扔,希望有折中办法。"经过激烈讨论,最终形成"限期清理+临时寄存"的创新方案:社区开辟闲置房间作为寄存区,对逾期未清物品统一保管30天。方案获全票通过后,短短一周内,堆积十余年的旧家具、泡沫箱全部清理完毕,公共空间重现整洁。
"这不仅是环境的改变,更是治理理念的升级。"城西社区党委书记谷善影感慨。据统计,该机制推广以来,辖区纠纷较去年同期下降62%,居民满意度提升至98.6%,实现了"杂物清出去、民心聚起来"的双赢局面。
绿化升级:从"单打独斗"到"众手浇灌"
春日的纺西社区,新栽的树苗迎风挺立,树干上"党员责任牌"熠熠生辉。这抹绿色背后,是一场充满智慧的协商实践。
"矿务局宿舍花坛杂草丛生,居民反映强烈。"2025年3月的议事会上,城管主任佘腊香的汇报引发热议。居民代表闫书兰当即建议:"卫生局宿舍的花坛空着,应该优先补种。"老党员袁新美则提出:"党员带头植树,还能带动居民参与。"经过集思广益,会议敲定"三步走"计划:社区统一采购树苗、组建16人"护绿小队"、建立树木认养制度。仅用3天时间,党员志愿者与居民携手栽下4棵新树,并制定定期巡查养护表。
"红色服务换来绿色生机。"纺西社区党委书记余兰指着微信群里的养护打卡记录说。这一实践恰好印证了2024年全国政协《意见》中"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的要求。通过"居民点单—协商定单—党员领单—共同买单"的四单模式,社区实现了从"政府主导"到"群众自治"的转变。数据显示,该社区绿化投诉量同比下降85%,居民参与率增长3倍,谱写了"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上"的共建篇章。
管网改造:从"推诿扯皮"到"同心协力"
"施工破拆会影响生活吗?""费用分摊公平吗?"兴南社区花园2号楼3单元的管网更换协商会上,居民们的疑虑直指老旧小区改造痛点。面对一楼住户的地面恢复诉求和高层住户的费用监督要求,社区党委书记张庆伟现场公布"破拆+换管+回填"专业方案,承诺"费用公示、全程监督"。
经过90分钟协商,6户居民达成"户均800元、社区代管资金"的共识。施工期间,网格员吴彭驻场监督,居民代表随时查验进度。令人惊叹的是,从筹资到完工仅用5天,彻底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污水倒灌问题。"家里再也不堵了!"住户张先生的感言,道出了协商民主的温度。
从杂物清理到绿意盎然,从管网梗阻到畅通无阻,从意见分歧到齐心共建------段庄街道以协商议事为笔,绘就了基层治理的"同心圆":这里,民主协商成为化解矛盾的"润滑剂",多元共治化作凝聚人心的"黏合剂",党建引领则成为社区焕新的"强引擎"。在这幅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画卷上,每一处细微改变都诉说着"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治理智慧,每一步扎实前行都印证着"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机衔接"的实践伟力。(陈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