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奉献精神|东台市五烈镇干群热议陈锦春同志的先进事迹
2025-05-25 16:4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5月14日,《人民日报》大地副刊《金台随感》刊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各地杂文学会联席会组委会秘书长、东台市杂文学会名誉会长朱兆龙先生署名文章《宋公堤与锦春桥》,深情追忆原东台五烈公社党委书记陈锦春同志扎根基层、为民造福的感人事迹,引发热烈反响。

一堤一桥写初心。文章生动还原了陈锦春同志上世纪60年代末带领群众战天斗地的场景:为根治水患,他组织万人会战,肩挑手扛完成土方数十万方,高标准建成大寨圩区,成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典型。朱兆龙先生评价:“他用双脚丈量民情,用脊梁扛起责任,是共产党人‘敢教日月换新天’精神的鲜活注脚。”

薪火相传践使命。近年来,陈锦春同志的先进事迹曾多次在本地多家媒体发布,迅速引发热议。五烈镇退休老干部姜友芳留言:“老书记‘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腿泥’的作风,为党员干部们树立了标杆!”振北村村民姜稳根留言说,“心中有人民,人民有锦春。五烈是全市唯一以烈士命名的镇,古有范公堤,今有宋公堤。锦春桥是人民群众对党的好干部陈锦春最好的嘉奖。”当前,五烈镇正以“传承先烈精神”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党员干部深入村组推进人居环境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民生工程,着力解决道路修缮、河道疏浚等群众关切问题。

红色血脉永赓续。“陈锦春同志的故事,是五烈镇党员干部的‘精神富矿’。”锦春桥所在地扎垛村党组织书记王胜勇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结合党纪学习教育,组织开展“锦春桥畔话初心”等现场党课,还将对桥面进行维护出新,让后人们永远铭记和怀念,进一步引导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担当作为。

一座堤,一座桥,承载着为民初心;一种精神,代代相传。

锦春桥位于五烈镇集镇所在地的大寨圩区扎垛村,为无桩四角拱桥,呈X形状,钢筋砼结构,两侧栏杆,一桥连四岸,美观大方。从桥堍到桥顶(中心)10米,宽2.5米。兴建于1976年,为纪念创造圩区有功的原公社书记陈锦春(1968.8~1973.2任职)而命名,是原五烈境内第一座四角桥。(吴建东 何国庭)

标签:
责编:梅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