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烟雨朦胧的江南丘陵间,一座青翠欲滴的山峦静卧千年。这里,是全国六大山地抗日根据地之一,是道教上清派的发祥地,被誉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这里,就是句容茅山——一座将自然灵韵与人文积淀完美融合的“福”山。
西汉元帝年间,陕西咸阳人茅盈三兄弟在此结庐修炼,最终得道成仙。从此,“茅山”之名便与道家文化结下不解之缘。东晋时期,炼丹家葛洪在此著书立说;南朝梁代,山中宰相陶弘景发扬上清派……茅山,虽历经沧桑,却始终保持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茅山的人文景观如同一部浓缩的中华文明诗篇,编织出一幅独特的山水人文画卷。这里留存着三茅真君修道遗迹、世界最高的露天老子神像、陶弘景隐居的华阳洞天......千载道韵在三宫的晨钟暮鼓中回荡;茅山新四军纪念馆、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等红色地标述说着老一辈革命家浴血奋战的光辉,续写着初心使命在新时代的传承。
在这里,每一碑一馆都好像回荡着激昂的抗战号角,每一砖一瓦都仿佛承载着历史的重量,每一草一木都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自然与人文在此完美交融——登顶九霄万福宫,云海翻腾似仙境;探索仙人洞,地下河潺潺流动,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漫步楚王涧,飞瀑流水、古木参天,仿佛能听见历史的低语。
著名药学家李时珍曾到茅山实地考察中草药,并将其中380多种中草药写进《本草纲目》。目前,茅山地区的中草药有756种之多,能采集到的有300多种。这些资源不仅承载着“药食同源”的道家养生文化,还构成了极具开发潜力的天然药用植物“基因库”,带领茅山老区人民从“苦药材”里种出了“甜日子”,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蜂窝当作戒指戴”“客来泉喜冒得怪”“纪念碑的鞭炮响出军号来”这“三奇”景观一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秘。今年,句容茅山又推出“新三景”——喜客泉后方的溶洞里解密大自然、弘景广场太极石中聆听回响、相思树前探寻爱情故事,将自然景观、科学知识、人文历史三者融合,让游客在青山绿水间读懂大自然的岁月低语,在青砖黛瓦中触摸中华文化脉络。在这里,每处景观都是自然教科书、每段历史都可感可触,每次游览都收获新知。
岁月流转,四季更迭,这座历经两千余年风雨的山却历久弥新,就像一位睿智的老者,既坚定地传承和守护着传统的精粹,又不断为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