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身残志坚,他为残疾人就业点燃希望
2023-04-27 12:51: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要用6根软的铝线紧紧缠住6根硬铝线,你这少了一根硬的。”在睢宁县李集镇残疾人之家,潘宏飞用手杖撑着地面来回走动,指点工人们做小饰品。

潘宏飞是李集镇花厅社区郭楼庄郭东组居民,今年58岁。2006年,他突发脑出血导致偏瘫,但并没有就此消沉,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在饰品加工行业闯出一片天。

“2006年为了治病,我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了几万元债务。”潘宏飞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饰品加工行业。“我是残疾人,一开始有些商家不愿意把订单交给我,我吃了不少闭门羹。最后我用坚持打动了一家店主,他将一批订单交给了我。”抓住这次机会,潘宏飞保质保量完成订单,赢得客户信任,逐渐打开了市场。

“我只有一只手能动,做什么都不方便,但我脑子还能用,做起事情不含糊。”潘宏飞说,他们加工一种饰品元件的原料,需要按照一定规格裁剪,其中软铝线要先剪成50厘米的短线。潘宏飞用4块三合板制作成风车一样的手摇飞轮,在三合板上钻开7个圆孔,一个圆孔可进50根软铝线。飞轮一圈周长为一米,软铝线用飞轮缠紧,自中间剪开,一次能制作700根短线。除此之外,他还自己制作了多种工具,用材简单,但非常实用。

拿到的订单越来越多,潘宏飞想扩大规模,却苦于资金不足。“听说我遇到困难,李集镇残疾人联合会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帮助我申请扶贫贷款。”有了经济后盾,潘宏飞的事业越做越顺。如今,潘宏飞带动百余名村民加入小饰品加工行业,其中近20名是残疾人,年营业额近百万元,纯利润近20万元。

2017年,李集镇建设残疾人之家,开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潘宏飞主动申请承担这项工作。残疾人动手能力不强,潘宏飞就联系供货商,选择工序简单的小饰品交给他们制作;残疾人行动不便,潘宏飞便上门送货、收货;交往中了解到残疾人生活有困难,潘宏飞主动帮助,时间长了,他成为许多残疾人心中的“老大哥”。

在残疾人之家,十几位残疾工人围坐在大桌旁做手工,有说有笑。工人王存勇说,自己下肢残疾,但手很灵活,“我以前没有工作,十分苦闷,3年前经人介绍来到这里从事小饰品加工,忙起来后我觉得快乐多了。”

“在这里,大家像一家人一样,我感觉非常温馨。潘叔也非常照顾我,有简单的活就想着给我做。”时好是一位清秀的姑娘,双腿不能动,只能依靠电动残疾人车移动。时好说,以前自己非常内向,不爱出门,去年9月份来到残疾人之家工作,有了经济收入,还结识了一群伙伴,大家在一起聊天、互相鼓劲,她也逐渐变得乐观起来。

李集镇有“东方饰品小镇”美称,饰品加工是该镇传统产业之一,也是当地残疾人居家就业的好项目。在潘宏飞带动下,目前该镇有一定劳动能力的588位持证残疾人中,依靠饰品加工居家就业者达165人。 通讯员 冯威 赵鹏

标签:
责编:张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