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今年,全省民政系统创新谋划实施“幸福民政365工程”,聚焦惠民生、优服务、促发展三大方向,打造苏扶助困、苏适养老、苏童成长、苏社有为、苏慈大爱、苏服万家等“六苏”品牌,努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探索新路径、作出新示范。省民政厅厅长谢晓军表示,全省民政系统将始终把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作为“度量衡”,在打造“幸福民政”、创造高品质生活中展现新作为、彰显新气象,努力交出“走在前、做示范”的优异答卷,以民生温度标注发展刻度,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苏扶助困”响应更快,
“苏慈大爱”服务更暖
盐城市阜宁县居民李华因大病支出,家庭陷入困境。他在街道“一门受理”平台提交身份证和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授权委托书后,顺利完成申请救助程序,很快享受到临时救助。当地民政部门表示,群众即使不到现场,也可通过“苏易助”移动端应用线上申请救助。
今年,盐城市在全省创新成立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助联体”成为集救助帮扶力量汇聚、资源统筹、队伍培育、窗口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实体化救助帮扶平台,满足困难群众基本生存与发展需求。
为兜住兜准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全省共保障低保对象64万人、特困人员20万人;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建成全省低收入人口数据库,涵盖监测对象127万人。按照低收入人口困难程度和困难类型,我省已建成分层分类常态化救助帮扶体系。通过线上跨部门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苏扶助困”响应更快,对困难群众主动发现,实现“政策找人”;对急难情形先行实施临时救助,对特殊情形“一事一议”,及时救助。
据悉,江苏还紧紧抓住民政部支持开展省域范围服务类救助试点契机,推行“物质+服务”的多样化救助方式,开展照料护理、精神抚慰、能力提升、资源链接等服务,将医疗、教育、住房、就业救助等扩展到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今年4月,民政部、财政部通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绩效评价结果,我省位列优秀等次。
近年来,江苏慈善规模不断扩大,作用更加彰显,“苏慈大爱”成为亮丽名片。全省登记认定慈善组织837家,2023年我省福彩共筹集公益金38.71亿元,打造城乡社区志愿服务站点2.78万个,通过“幸福家园”筹募善款1.58亿元。
“苏适养老”守护夕阳,
“苏童成长”护航未来
蒸鸡蛋、土豆烧肉、清炒时蔬……李惠敏和老伴每天都去苏州市和源社区助餐点吃饭,丰富的配餐服务,解决了社区居家养老的就餐难题。今年4月,省政府专门召开现场会推进实施“舒心助餐”专项行动,全省已建成老年助餐点8145个,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广泛覆盖、平价优质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正帮助更多老年人就近就便吃上暖心饭、放心菜。
为加强养老服务供给,全省已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8万个,政府购买居家上门养老服务覆盖330万人。全省共有在业养老机构2235家,设置机构床位40.8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达68%。各地已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163个,连续三年全国第一。“苏适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努力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
“一老一幼”有保障,千家万户更安康。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小安家住南京江北新区顶山街道,父亲因车祸去世,他和老人一起生活。在街道未保站的资源链接下,孩子得以加入“雨露计划”,获得爱心企业捐助的10年学杂费2.4万元,缓解了家庭困难。
走进顶山街道未保站,屋顶上的“顶顶奇趣花园”里,孩子们在社工带领下种植蔬菜。“今年已开展60多场活动,服务1800人次。辖区19名重残儿童过生日,我们都会上门送蛋糕。”顶山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丁晨露告诉记者,辖区还建设了13个社区未保点,服务阵地不断前移。
聚焦儿童“保护、成长、发展”三大需求,民政部门不断延展儿童关爱服务内涵,推动服务保障从物质为主向物质与精神兼顾拓展,从维护基本生活为主向维护权益拓展。目前,全省共保障困境儿童48.58万人,集中供养孤儿和散居孤儿养育标准平均达到每人每月2814元、2204元,并向全省6.1万余名重病重残儿童发放生活补贴,保障水平位居全国前列。2.4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实现委托照护协议签订和监护职责履行全覆盖。
“苏社有为”汇智聚力,
“苏服万家”便捷可及
社会组织数量众多、门类齐全,是科技创新的智囊团,也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尤其是近两年,江苏各类社会组织在促进稳岗就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全省民政系统通过发布倡议、线上推介、专场招聘,已推动社会组织及会员单位提供就业岗位9万个。
为优化营商环境,全省社会组织累计减降收费13.3亿元,惠及企业38万家。苏州市光子产业联合会承办世界光子产业发展大会,发布苏州光子产业发展路线图,为光子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苏州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连续多届举办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大会,累计线下参会人数近万人。
截至目前,江苏登记社会组织7.5万家,总量全国第一。全省社会组织四级孵化基地达1231个,13.1万家社区社会组织成为居民群众广泛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载体。
质量为先、品牌带动,社会组织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社会治理第一线、公益慈善最前沿、校企合作大平台汇智聚力,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江苏民政联合沪浙皖民政部门两次举办长三角社会组织协同发展大会,推动搭建产业供需平台1240个,构建产业集群248个,招引落地项目2100个。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和社会组织实施援藏援疆、东西部协作和省内富民强村帮促项目9045个,投入款物38.3亿元。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面向千家万户,江苏民政还致力打造“苏服万家”品牌,提升区划地名、婚姻登记、殡葬等专项社会服务水平;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已完成乡村地名命名5000多条、设立地名标志9000多个;今年以来共办理婚姻登记37万对,其中跨区域婚姻登记5.7万对;在全国率先将“逝有所安”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 (记者 唐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