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连云港市聚焦困难群体解民忧暖民心
2022-04-14 09:42:00  来源:连网  
1
听新闻

“疫情期间,我一直担心吃饭问题,社区工作人员知道后,安排专人给我送来米面油等生活物资,感谢政府,没忘记我们困难群体。”家住海州区幸福路街道文化社区的盲人张勇(化名)激动地说。疫情期间,由于管控需要,张勇无法出门,家里生活物资紧缺。街道民政工作人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安排专人为他采购生活必需品并送到家里。

越是遇到困难,越要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本轮疫情发生后,连云港市强化对困难群体的摸排,为7.6万名低保对象发放生活保障金3017.6万元,为8378名特困人员发放保障金732.5万元。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33.6万元,紧急下拨海州区临时救助资金20万元。对因疫情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一律先行救助、后补手续。疫情期间实施各类救助覆盖16110人次,发放救助金230.7万元,发放价值118.373万元的救助物资。

这只是连云港市抓实兜底兜牢,构建高质量基本民生保障体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连云港从最困难群体入手,从最具体工作抓起,完善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城乡统筹、政策衔接、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构建“困有所救、急有所应、难有所帮、弱有所扶”的“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机制,织密民生保障网,及时把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惠民之策、利民之举传递到群众心坎上。

为切实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落实按户保与按人保相结合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城乡一体的重残重病“单人保”政策。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认定办法,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推进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强化急难社会救助,完善“急诊救助”模式,制定突发公共事件救助预案。实施“物质+服务”的综合救助方式,根据救助对象的困难状况和需求程度,实施有针对性和差异化的服务类救助。发展慈善救助,建立完善社会救助与慈善资源有效衔接机制,引导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志愿服务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实现救助主体多元化、救助方式多样化。

“年纪大了难免会忘事,要是不小心忘关煤气了,可不是小事。现在好了,民政部门给家里进行适老化改造,装了燃气报警,就不担心了。”在海州区新海街道新海花园小区,73岁的唐建华指着家里的燃气报警器笑呵呵地说。

连云港市聚焦“一老一小”两个重点群体,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和困境儿童分类关爱制度。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和家庭照护床位建设,改造5个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优先保障乡镇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提升社会关爱服务,组织3200余名志愿者结对帮扶3931名困境儿童,发动近百家爱心单位认捐认建事实孤儿“梦想小屋”,全市累计建成600间。(记者 庄婷婷 通讯员 张梦岩 王雅萱 张艳丽)

标签:
责编:张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