垛田街道坐落于风景优美的里下河地区,河网纵横,垛岸星罗棋布,独特的“千岛之乡”地貌在暑气中更显生机。眼下正值芋头进入块茎膨大的关键中后期,也是台风、暴雨等强对流等灾害天气高发期。为保障特色芋头产业稳产增收,连日来,垛田街道农村工作办公室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农户做好芋头中后期管理和台风暴雨灾害防御工作,用专业技术为“垛田芋头”这一地理标志产品筑牢丰收根基。
垛田街道作为“中国芋头之乡”,常年种植面积达1万亩以上,其独特的垛田地貌由千年人工垒土而成,土壤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为芋头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进入七八月份后,高温、暴雨、高湿环境易引发疫病、软腐病等,而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还可能导致田间积水、植株倒伏,直接影响芋头块茎发育。“去年台风‘烟花’过境,部分田块积水超过30厘米,芋头根系腐烂,损失不小。今年必须提前做好准备。”街道农办主任沈建全介绍,针对今年气象部门预测的台风活跃期,农办早在六月就制定了《绿色食品 龙香芋生产技术规程》,从肥水管理、病害防治到防灾减灾,形成了一套贴合垛田实际的技术方案。

在得胜村种植户解忠猛的芋头田边,农技员正蹲在田埂上,拨开浓密的芋叶查看长势。发现芋头叶片边缘有点发黄,是强降雨后太阳暴晒造成的生理性缺水,得注意小水勤灌,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一边用手丈量株距,一边叮嘱,“现在是块茎膨大关键期,每亩要追施磷钾肥15公斤,既能增强抗性,又能提高品质。对于长势差的田块还要增施芸苔素等叶面肥”。
由于近期雨水偏多,田间管理更为重要。首先做好田间一套沟,做到雨停不积水。兴化市明华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沈明华介绍说:“今年种芋头,以前凭经验,现按新技术来,长势确实比往年好。田埂两侧开挖的排水沟渠清晰可见,墒沟、腰沟、围沟,深度都在30厘米以上,确保台风暴雨后能快速排水。”农技员指着沟内的土层解释道,垛田土壤保水性强,但地势低透气性差,积水超过6小时就可能引发烂根。目前全街道90%的芋头田已完成“三沟”配套。
在防台风技术指导中,“防风固根”是重点。针对垛田芋头植株高大(普遍超过1.5米)、易倒伏的特点,农技人员推广了“培土固株”技术:在台风来临前,结合中耕整边荷向芋株基部培土10-15厘米,形成圆锥形土堆,增强根系抓地力。“你看这几株,培土后茎秆基部明显粗壮,就算刮七级风也不容易倒。”示范着培土动作,“培土还能防止块茎外露变绿,保证芋头品相。”村民们围在一旁,跟着农技员的动作练习,田埂上不时响起欢声笑语。
病虫害防治方面,农技员们带来了“绿色防控”方案。“垛田芋头最怕疫病,高温高湿天容易爆发,传统打药不仅效果差,还会污染环境”。技术员拿着物理防治诱虫板,向农户演示防治技巧,“我们推广用低毒高效农药,防虫用25%噻虫嗪、14%甲维▪茚虫威、24%联苯肼酯来治理斜纹夜蛾、红蜘蛛等害虫。病害疫病、腐败病用75%百菌清60-90克、杀得叁仟(氢氧化铜)20-30g/亩,严格按照农药安全间隔期,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生产”。为让农户掌握用药时机,农办还建立了“农技服务微信群”,定期推送病虫害预警信息,附上用药配方和施药方法,为芋头各个生长时期保驾护航,争取芋头又是一个丰收年。(朱同玉 张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