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8月12日,张甸镇开展“解语花课堂”之“童系民族结 共画同心圆”主题活动。通过“知识+互动+实践”沉浸式体验,带领青少年穿越民族文化长廊,感受“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童心生根发芽。
知识小课堂——走进少数民族的“烟火日常”。课堂化身“民族文化博物馆”,解语花志愿者通过生动的图文讲解与视频展示,带孩子们走近苗族、土家族、壮族等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看到苗族银饰的图文,小手忍不住比划着花纹;酸汤鱼视频里的咕嘟声,让他们咽了咽口水。壮族三月三歌圩的欢唱响起,孩子们跟着哼起调子。“原来少数民族有这么多我们不知道的知识呢!”小学生储昕妍说道。文化的种子,在专注与欢笑里悄悄发芽。
互动大挑战——趣味问答点燃参与热情。趣味问答瞬间点燃全场热情,为检验学习成果,课堂特设“知识闯关赛”,趣味问答涵盖服饰、节日、习俗等知识点。“苗族银饰最多的部位是哪里?”问题刚落,小手齐刷刷举起,有人急得站起来喊答案,答错的孩子懊恼地拍下手,答对的则兴奋地和同伴击掌。在这场“抢答PK”中,孩子们在“比学赶超”里巩固了知识,更真切体会到各民族文化各美其美,如繁星般共同构筑中华文化的灿烂星空。
文化手工坊——巧手制作“同心”记忆。孩子们化身“小小文化传承人”,亲手为民族人物挂饰涂色添彩。通过黑白线稿模型,观察头饰、衣着纹样等特征,了解不同民族的服饰文化密码;用彩色画笔为民族形象增添活力,在涂绘中感受门巴族的红色僧穗帽、藏族的多彩邦典围裙等特色元素,体会文化多样性的魅力;为挂饰装上木质挂杆与流苏,当一件件亲手绘制的民族挂饰随风轻扬,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深化了“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民族团结理念。
此次活动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共鸣。通过沉浸式体验,孩子们不仅了解了不同民族风俗习惯、文化特色,更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依。下一步,张甸镇将持续以“解语花课堂”为载体,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引导青少年成为民族团结的“小小宣传员”,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种子在张甸这片热土上绽放出最绚丽的团结之花!(汤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