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兴化周庄:荒地变 “金” 地,开辟村集体经济新路径
2025-08-14 10:1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近年来,兴化市周庄镇周北村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推动土地流转,盘活用好资产资源,引进特色产业项目,用行动书写着“产业兴则乡村兴”答卷。

耐心浇灌,细致培育“一棵苗”。在实施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一招。为解决好村内闲置的3.5亩荒地,周北村“两委”邀请村老党员、村民代表开展“头脑风暴”,广泛征求意见,最终聚焦“无絮意杨”这一优势树种——其生长快、材质优、无飞絮污染的特性,既符合生态环保要求,又能对接绿化、板材等市场需求,确定为闲置土地利用的主攻方向。近年来,周北村以“荒地育苗”为抓手,累计栽植意杨1500余株,当前已完全成活成材6000余株,“绿色银行”储存产值已达250万元,生态资源逐步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集体资产,实现了“撂荒地”变“增收田”。

勤耕细作,精培优种“一粒米”。周北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充足的水源条件,长期的种植传统为发展水稻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群众基础。为了将水稻产业打造成富农兴村的致富产业,周北村依托全村3100亩耕地,引进泰州红旗农场优质的稻种,全程采用绿色标准化种植技术。同时按照“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兴化市周北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注册“三周湾”销售品牌,吸纳村内各类劳动力,参与到水稻种植的各个环节中来,让“乡”米变成“香”米,解锁村集体经济“增收密码”。除了本村村民自己消化外,还供应学校食堂、周边散户、企事业单位等,每斤售价为3.8元。稻米产业的发展,为周北村的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强劲动能。

恒心打磨,千锤百炼“一壶油”。在周北村,种油菜是家家户户的习惯。而金灿灿的菜籽不仅是农户们丰收的希望,更是周北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原料”。基于挖掘本地传统文化,寻找特色资源和农产品的考虑,周北村将村集体闲置的场所盘活利用,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将其改造为现代化、清洁化的标准榨油坊,使“沉睡资产”变身“致富车间”,可实现菜籽油、黑芝麻油、麻菜籽油等多种食用油品种生产。油坊的稳定运行,不仅成为村集体增收的“聚宝盆”,更成为联结农户的“金纽带”。

周北村的成功实践证明,盘活集体资源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集体资产的有效利用、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凝聚了民心,让乡村焕发出新的活力。未来,周北村将继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以“盘活资源”为支点撬动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王江)

标签:
责编:张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