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红色主播“上链接”:新垛镇以流量赋能乡村振兴的新实践​
2025-10-29 10:2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在兴化新垛镇,一场围绕“流量”展开的乡村振兴实验正悄然开花结果。今年以来,新垛镇以“红色主播‘上链接’”为抓手,通过挖掘本土资源、培育特色人才、创新传播模式,让农产品“走出深山”、让文化园焕发生机、让名人效应转化为发展动能,探索出一条“流量搭台、产业唱戏”的融合发展新路径。

精准破题,解码“资源闲置”到“需求对接”的转换密码

新垛镇的探索始于对现状的精准把脉,当地农产品虽品质优良,却因销售渠道狭窄、供销信息不对称,长期面临“难出深山”“卖不上价”的困境;先后投入800余万元打造的施耐庵文化园、砚台地等文旅项目,因缺乏有效推广,陷入“有资源没客源、有风景没钱景”的尴尬;而镇内既有网红大V“小二子”、兴化大闸蟹协会会长等自带流量的“名人资源”,又有丰富的历史民俗故事,为直播电商发展提供了独特土壤。如何将这些分散的“要素”串联成链?镇党委将目光投向“红色主播”这一新兴群体,将其作为激活乡村活力的关键突破口。

分类施策,构建“党群协同”与“云端发力”的双轮驱动

围绕“选贤、提优、广传”三大环节,新垛镇构建了一套全链条培养体系。首先是“拓链选能”——通过组织推荐与个人自荐结合,从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年轻村干部、共富合伙人中选拔有短视频制作经验、有直播兴趣、有为民服务初心、有一定粉丝基础的“四有”人员,建立“红色主播培育库”,实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其次是“聚链赋能”——根据主播特长分类施教,助农型主播重点培训产品知识和带货话术,文旅型主播强化故事挖掘与拍摄技巧,政策型主播则聚焦脚本设计与理论解读,最终形成“产品推销、小镇推广、政策推介”的“三推”模式。最后是“强链释能”——通过“新青年看新垛”“我是主播我来说”等主题活动,建立导师帮带、定期交流机制,推动主播与本地企业、农户深度合作,同时提炼“故事开路、产品跟进、文化扎根”的传播打法,让直播既有烟火气又有文化味。

实效彰显,释放“流量红利”与“乡村振兴的乘数效应

一年的实践,新垛镇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培育的18名红色主播中,1人获评兴化市劳动模范,2人提拔为村副职干部,3人成为预备党员,吸引40名年轻干部加入培育库。通过“流量+产品”模式,全年直播带货1170单、销售额超31万元,带动38人就业,“黄金”蟠桃、“玉菇”甜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发布的85条短视频与24场主题直播,不仅带火了“水浒宴”“六大碗”等文旅线路,更让“水浒”文化成为新垛的“新窗口”。

从田间地头的助农直播间到承载历史的文旅推介台,新垛镇的红色主播们正以“小屏幕”打开“大市场”,让乡村的资源禀赋通过流量赋能转化为发展优势。正如镇党委相关负责人所言:“红色主播的培养是场‘持久战’,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创新思路激活更多可能,让流量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增量密码’。”(徐广杰 范齐健)

标签:
责编:张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