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他收入不高,却积极参与爱心捐献;有的人,他总能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还有的人……7月14日上午,“学用新思想 ‘苏’写新时代”红十字好故事宣讲会在南京举行。志愿者们用身边的典型故事,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
平凡铸就,诠释大爱善举
酒店保安窦新华,收入不高,十多年前买的房子,10万房贷至今还未还清,却连续8年为患了尿毒症同事的孩子捐款30600元,直至这家人生活状况有所好转;连续十年累计向靖江市红十字会定向捐款6.9万元。红十字志愿者叶锋作为窦新华故事的讲述者,他告诉记者,当他看到窦新华宿舍里那41张汇款单时,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厚厚的一叠。“窦师傅工资并不高,他热心公益的举动让我们非常动容。”叶锋说,正是这位平凡的保安,用不凡的坚持告诉我们:物质有价,精神无价;乐善有恒,大爱无疆。
今年52岁的黄希来是一个中铁工人,30年累计献血近10万毫升,为一位南通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结对10多名山区的孩子;葛明丽是一位特殊教育学校老师,同时也是通州区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红十字赈济救援志愿服务队、红十字献血(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红十字养老照护志愿服务队、特殊教育学校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她在救援、救护、救助、无偿献血、养老照护等红十字志愿服务路上传递着善的“火炬”。
“他们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却能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诠释大爱善举。”叶锋说,他们的感人故事,给人带来震撼的同时,会给人信心,让人充满力量,也希望通过宣讲,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红十字事业中来。
勇担使命,传递生命之光
2015年,有着医学背景的张雪林成为了淮安市红十字系统唯一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开始当起“奔走生死边缘,连起生命两端”的“生命摆渡人”。她说,每一例捐献都是一个感人的故事。2018年,因为一场意外,一位96岁的奶奶痛失爱子,白发人送黑发人。为了履行逝者生前的捐献愿望,张雪林在与这位奶奶见面之前,准备了好多沟通的台词。“但当我看到哭得撕心裂肺的奶奶时,脑袋里一片空白,这位奶奶主动搭话说‘我知道你是来干什么的,我同意!这既能帮助别人,也希望有人能帮我的儿子继续活下去’。”张雪林表示,当时所有在场的人都被奶奶那一翻坚定的话语给震撼住了,既诧异又感动。
她说,也正是因为有像奶奶这样的人,支撑着她在面对拒绝、不信任、不理解,甚至是语言上的威胁时,仍能鼓起勇气坚定前行。
2021年7月20日,王万冲带领车队,将45家企业捐赠的33车爱心物资,日夜兼程送到遭受水灾的河南安阳、周口、新乡等灾区。2022年除夕深夜,奔波了一天的他回到在宿迁的住处,准备与妻儿老母共度新春。突然,身体出现不适,妻子立刻将他送往医院。但最终,还是晚了一步。2月2日,因急性心梗,被医生宣布为脑死亡。按照他生前意愿,妻子签订器官捐献协议,捐献一肝一肺二肾二个眼角膜,使6位素不相识的人获得新生。
爱心传递,化感动为行动
张家港市云盘小学五年级的周辰熹小朋友用他稚嫩的文笔写下了《我与红十字会的故事》:从陪着父亲去献血,到参加学校组织的向困难地区捐献衣物、鞋子、书籍,到参加志愿服务,说出了他对红十字会的认识:“世界上有一面旗帜,不分国家、不分宗教、不分种族,只要出现了天灾人祸,只要出现了危害人类共同利益的事情,这面旗帜就会高高飘扬在那里,这面旗帜是代表着‘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会会旗。”
常州市红十字会张涛,从2009年开始,发挥中文专业、喜欢文史研究特长,工作之余开始搜集资料,通过查阅资料、网络检索、购买图书等途径,很快就积累了50多万字史料,独立撰写《常州红十字人物传》《百年大事记》《常州红十字简史》等,牵头完成73万字的《常州红十字志》、37万字的《人道百年》。
这些红十字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是红十字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平凡而又伟大,纯粹而又高尚,是全省400多万红十字工作者、志愿者和会员的缩影。
江苏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李培森在志愿者分享结束后指出,我们要化感动为行动,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走在前列”,以高度自觉接受主题教育锻造洗礼,在新征程上更好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通讯员 丁玉琴 记者 孙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