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农历正月十二下午,南京市玄武区梅园新村街道北安门社区居委会二楼,传出动情的歌声。今天是社区“捐友”加油站合唱团每周固定的活动时间。
“‘捐友’是红十字会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之友的简称。”北安门社区“捐友”加油站站长周林云正在准备米和油等慰问品,打算去社区居民陈伟民家探望。
“陈大哥年前摔了一跤,颜大姐在家照顾他,所以他们今天没来参加活动。”记者跟随周林云来到陈伟民家,寒暄过后,记者聊起了“捐友”的话题,两位老人相视淡然一笑。颜菊珍的母亲曾饱受眼疾之苦,直到去世也没有等到合适的眼角膜,“这是触动我捐献的一个点吧,虽然年纪大了,我特别爱护自己的眼睛,希望将来有机会把光明带给别人。”颜菊珍从抽屉深处小心翼翼拿出两本特殊的证书——志愿捐献遗体纪念证,陈伟民接过小红本打开看了一眼,说:“2017年登记的,没把它当成事儿,我一辈子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职工,没啥了不得的成绩,将来埋入泥土不如做点贡献”。
像陈伟民和颜菊珍这样的居民在北安门社区还有很多。记者了解到,成立于2013年的北安门社区“捐友”加油站是南京首家由社区义工与社区“捐友”联合举办的社会组织,北安门社区也一度是全南京“捐友”数最多的社区。
“我们的‘捐友’加油站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伙儿分享生活感悟,了解捐献遗体的政策。”据北安门社区党委书记赵卫介绍,“捐友”加油站成立之初,社区“捐友”仅有22人,眼下已增加到94人。这其中,既有年轻的90后,也有九旬的老人,有的一家三口都是“捐友”,有的祖孙三代同为“捐友”。“有些‘捐友’已完成捐献,我们社区有一对夫妻自己是‘捐友’,孩子生病离世,他们替孩子捐献了遗体。这份无私大爱,让人非常感动和敬佩。”
早在十年前,周林云就和老伴一起当上了“捐友”。这些年,周林云感受到人们“生死观”的悄然变化。“最早现场举办宣传活动,甚至有人过来谩骂,现在不会了,很多居民还会主动索要传单咨询怎么报名加入。”赵卫告诉记者,平常社区“捐友”积极主动参与各种公益活动,以身边事影响身边人。“到了清明、中元、冬至等日子,‘捐友’们积极倡导文明祭扫,倡导低碳环保生活。”
记者从南京市红十字会了解到,“南京市红十字会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之友协会”是全国首个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组织,截至2023年底,共有16000多人登记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记者 黄欢 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