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与“读城行动”,让少年儿童在亲身实践中感知家乡文化底蕴,近日,溱潼镇组织一批溱潼中心小学学生前往洲南村砖瓦博物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砖瓦制作与非遗传承研学活动。此次活动巧妙地将书本知识、城市记忆与手工实践相结合,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本土历史与智慧的鲜活窗口,成为一堂生动的“行走的阅读课”。
行万里路,访水乡砖瓦韵。活动伊始,孩子们并非直接动手操作,而是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进行了一场特殊的“阅读”。他们阅读的不是纸质书籍,而是陈列着的古老砖瓦、沧桑的工具和丰富的图文资料。孩子们通过“阅读”这片土地上的砖瓦史,了解了溱潼地区水乡建筑的特点、砖瓦烧制工艺的演变,将从书本上看到的“秦砖汉瓦”概念与眼前家乡的真实遗产联系起来,完成了从抽象知识到具体感知的跨越。
小手塑泥坯,感悟匠人精神。研学活动的核心环节是亲手体验砖瓦制作。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洗净小手,满怀好奇地投入到揉泥、制坯、印花的工序中。当抽象的“非遗”概念转化为指尖可触、可塑的温润泥土时,文化的种子便悄然播下。每一次用力的摔打、用心的塑形,都是对古老工匠精神最直接的“阅读”与体悟。孩子们在“做中学”,不仅掌握了初步的技艺,更深刻感受到了祖辈们的智慧与辛劳,明白了每一砖一瓦都凝结着汗水与匠心,这份独特的“阅读”体验,远比文字描述更为深刻和震撼。
知行合一,阅读赋能成长。本次研学活动是溱潼镇拓展全民阅读内涵、创新文化传承方式的一次成功实践。它打破了传统阅读的边界,倡导一种更为立体的、沉浸式的“大阅读”观念,将课堂搬到田野乡间,让非遗传承从静态展示变为动态参与,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热爱家乡、保护文化遗产的热情。这次融合了知识、实践与情感的研学经历,如同一颗火种,必将点燃孩子们心中文化自信的火焰,让溱潼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少年一代手中焕发新的生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王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