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常熟市残联在认真做好评残发证、兜底保障、教育就业、康复文体等工作基础上,针对各类残疾人现实需求,凝聚社会爱心资源,努力推动助残扶残为民实事项目。
全市残疾人康复业务知识培训
一、细化类别需求,精准策划项目。
近年来常熟残联认真开展“残疾人动态数据更新”和“四知两不”大走访活动,全面掌握不同类别残疾人动态需求,针对性开展助残扶残活动。
1、法律助残,服务基层。常熟市残联和常熟市司法局联合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法律助残基层行”活动,由市法律援助中心、上海融孚(常熟)律师事务所、江苏圣益律师事务每月两次在市残联和全市14个镇(街道)开展法律助残咨询维权下基层巡回志愿服务,提供法律咨询、法律知识宣讲和维权服务,帮助提高残疾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
举行“百名窗口服务人员手语培训”暨窗口单位手语志愿服务队授旗仪式
2、“恒基导航,医路有我”。市残联、市盲人协会联合流水琴川义工协会、零距离义工社、市交通广播爱心车队义工社,发动社会爱心力量为全市重度视力残疾人开展就医陪诊志愿服务项目。联系爱心企业恒基科技为项目提供资金及平台,该项目也得到市文明办专项经费支持。
3、“手”护文明,“语”爱同行。面向全市窗口单位、公益团体及全体市民开展系列手语培训及推广活动,目的在于更好地为听障残疾人提供窗口志愿服务,同时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和学习手语,营造与残疾人无障碍和谐交流的城市人文环境,助力无障碍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文明形象。该项目通过融媒体专栏开设“跟陆校长学手语”电视教学节目,同时在常熟市政务微信公众号、常熟残联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逐期推送教学视频供大家学习。
二、促进就业创业,策划帮扶平台。
1、筹建残疾人文创产品展示区。常熟市残联、市数字文创联合会、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世才人力资源公司等在九灵犀文化创意产业园就残疾人文创产品展区建设和助残举措举行座谈会,并建立展示专区,致力于将展区建成全市残疾人文创产品的线下集中展示区。帮助联系文创专业企业,助推文创人士与创业残疾人合作签约,提供新型创业就业及成果转化,拓展市场新机会。同时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学党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开展,提升文创助残实效,走好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文创发展之路。
法律助残文明实践联系点授牌
2、搭建社会组织就业培训平台。市残联和市教育局共同推动“知行家”残疾人服务社在残疾人教育就业方面发挥作用,为技校及融合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毕业生提供烘焙等技术培训。初创期间,发动企业家、爱心人士、志愿者踊跃支持,包括内部装修、烘焙设备、净水设备、绿植花卉均为爱心捐赠,捐赠额超百万元,帮助联系“海棠铺子”、市政府机关食堂食品供应等方式拓展销路。
3、借助地方平台帮扶就业创业。依托常熟市企业服务产业园为主要平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专项人才培养业务,成立残疾人技能培训基地和残疾人创业就业孵化基地。组织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并为残疾人提供岗前培训、岗前指导、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积极组织助残日主题活动。
三、持续环境提升,开创美好生活。
1、“海棠常红”,阳光助残。为全面实施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切实做到用心学党史、真心办实事,在全市残联系统组织实施“海棠常红”阳光助残党建共同体123行动计划。由社会组织结对运行、党组织结对共建、爱心企业结对帮扶,进一步提升“残疾人之家”等基层残疾人综合性服务平台功能,把助残服务融入社区、延伸至残疾人家庭,用多样化、精准化的服务满足残疾人的个性化需求,以红色基因激发助残新动能。
2、智库支持,加速助力。为助残政策与基层实践融合对接提供智力支持,成立了常熟市残疾人事业研究智库。以增进民生福祉、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为导向,着力开展贴合残疾人实际、更接地气的理论实践研究;参与助残扶残项目策划开发,帮助优化现行残疾人救济帮扶工作机制;在专业社工、护理人员、志愿者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对涉残法律、政策进行宣传,在舆论引导、应急攻关、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资政启民的积极作用。
3、融合教育,资源升级。全市义务教育中小学校资源教室已实现全覆盖,此后进一步优化特殊教育资源配置,将原有的资源教室“提档升级”成资源中心,使残疾儿童少年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合适的教育,从“学有所教”走向“学有优教”。常熟市构建了政府主导、跨部门统筹协调、普特协同作战的融合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一是行政统筹谋划。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将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列为年度实事工程部署实施。二是组建工作团队。建立市、镇两级融合教育资源中心领导管理小组;各校建立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教学团队,建立融合教育巡回指导团队。三是扎实分步推进。选择融合教育基础比较好的乡镇(街道)中心学校(幼儿园)进行试点,逐步向特殊学生较为集中的其它学校(幼儿园)推开。常熟市通过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到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建设,实现了特殊儿童入学率从60%到100%的跨越,从“随班混读”到“多元安置”的跨越。